典型标准案例分析学习计划.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自然人 典型案例分析 一、案情介绍 张某在山东省 W 县 N 乡从事个体饮食业。李某于 1995 至 1997 年在 N 乡中学读初中时, 有部分时间在张某处搭伙,李某父母经常为其交钱粮。 1997 年 6 月 4 日,张某告知李某 2 年期 间其累计欠饭菜款 5400 元,成品粮 620 斤,并要李某写下两张欠条,一张为欠现金 600 元, 成品粮 620 斤,另一张为欠现金 4900 元,且言明数额大的欠条款项由李某离校打工时予以归还。 李某未将以上情况告诉家长和学校。 后张某多次找李某索要欠款, 但李某未归还。 张某持李某所 写欠条向李某父母索款时,李某的父母以饭菜款已结清为由拒绝给付。 张某遂于 1998 年 1 月持 该两张欠条向法院起诉, 要求李某归还欠款 5400 元及所欠粮食 620 斤。李某辩称欠条不是自愿 写的,不欠张某饭菜款。法院查明李某 1980 年 1 月出生。 问: 本案应如何处理? 二、本案争执的焦点问题 本案争执的焦点是李某所写的两张欠条是否有效。若有效,李某应返还  5400  元及粮食  620 斤,否则,不予返还。 三、本案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在认真阅读和理解案情的基础上, 首先要确定本案的性质和类型。 由于实践中行为能力问题 往往与订立合同、 立遗嘱、 致人损害等结合在一起, 所以分析此类案例时不能单纯局限于行为能 力的规定。很明显,本案系自然人之间所发生的借款纠纷, 属于民事法律行为或合同的范围。  其 次,要考虑民事法律行为或合同的有效要件。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有三个要件, 即: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要真实,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本案中, 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行为又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那么, 就要考虑行为能力问题了,  加 之本案例中又特别提到行为人的出生年月, 所以应着重从行为能力方面入手,的行为能力的程度,判断行为人的行为与其行为能力的关系。  要正确认定当事人 四、本案的事实与法律分析 我国民法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三类,即:( 1)年满 18 周岁的自然人是完全民 事行为能力人, 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16 周岁以上不满 18 周岁, 但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 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2)10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 的精神病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只能进行与他们的年龄、 智力、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3 )不满 10 周岁的未成年人和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在本案中,首先要确定李某写欠条时的年龄。可以计算出, 1997 年 6 月李某写欠条时是 17 周岁零 5 个月,不满 18 周岁。而且,李某在中学读书,不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从案情介绍也可以看出,其父母经常为其交钱粮。 由此得出,李某属限制行为能力人。 另外要注 意,我们要确定的是李某在为民事行为时的民事行为能力, 而非诉讼时的民事行为能力。 在本案 中,李某诉讼时已满 18 周岁,但不影响其写欠条时的民事行为能力。 在确定李某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后, 接下来要分析李某所为民事活动是否与其年龄、 智力 相适应。 由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智力因个体因素差异很大, 如何认定限制行为能力人所进行 的活动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须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判断。根据《民通意见》第 3 条规定,限 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进行的民事活动可以从行为与本人生活关联程度, 本人的智力能否理解其行 为,并预见其相应的后果,以及行为的标的额等方面认定。 本案中,李某在张某处搭伙及写欠条 时,虽然已是十六、七岁的初中学生,智力发育趋于成熟,但 5000 余元的欠款数额对于一个生 活在农村的中学生来说, 无疑是一笔巨款, 显然大大超出了其所能单独处分的钱款的范围。 而且, 张某始终未将欠款情况告知李某的父母及学校。在这里,还要注意,李某书写了两张欠条, 其中 一张数额较小, 似乎限制行为能力人可单独处分, 但由于两张欠条一次书写, 应将两张欠条视为 一个整体来处理。 五、处理 从上述分析, 可以认定李某在书写欠条时, 已经超出了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智力所能判 断的范围,属无效民事行为,不产生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后果。 如果张某无其他证据证明, 则法 院应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习作案例 案例一 案情介绍: 河北省某县村民匡某于 1991 年 6 月 7 日离家外出做生意,此后杳无音讯。其 家人多方寻找, 没有踪迹。 六年后匡某仍然没有下落。 别人多次劝说其妻邱叶改嫁。 于是, 1997 年 6 月邱叶向当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宣告匡某死亡。法院受理后,发出寻找失踪人 匡某的

文档评论(0)

135****94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