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走访山西省博物馆心得体会.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 / 3 走访山西省博物馆心得体会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12 土木3 姓名:张嘉欣 学号:20120590345 时间:星期三3、4节课 山西省博物院位于太原市风景秀丽的汾河公园西岸, 是山西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 究和展示中心,守望着朝阳下渐渐苏醒的龙城和落日余晖中车水马龙的都市, 日复一日,年 复一年地向世人诉说着三晋大地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有句话说得好:“ 5000年华夏文 明史看山西”。有时候,站在博物院前会感到自身的渺小,这不仅是因为尺寸比例,更是因 为一种对历史,对祖先的敬畏。这种敬畏从何而来呢?它就源自于博物馆内众多的馆藏文物。 “没有书本的房子,就如没有思想的大脑”。同样,没有珍贵藏品的博物院,就如没有灵魂 的躯体。这样的建筑充其量只是外表吸引人罢了, 它没有震撼人心的美。 使山西博物院独具 魅力的,不仅仅是独特新颖的建筑造型,更是众多货真价实,价值连城的馆藏文物。 博物院主馆造型如斗似鼎、 四翼舒展,“斗”象征着丰收喜悦,“鼎”象征着安定吉祥。 从宽敞的大厅向上看,仿佛置身于一座气势宏大的塔中。山西省博物院共收藏了珍贵文物 20余万件。展出的文物有4000件之多。山西博物院藏品众多, 年代跨度大,种类也很丰富: 从距今180万年的兽类头骨化石,到一具距今 1.8万年的人体骨骼,我看到了最“原生态” 的文物;从商周古拙的青铜大鼎到明清精美的各类瓷器, 我看到了祖辈们用智慧和勤劳创造 的艺术珍品;从形态生动的汉魏陶俑到内容丰富的北齐壁画, 我看到了古人的日常生活也充 满了情趣和美感。 在博物院讲解员的带领和讲解下, 我们依次参观了以“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 国霸业”、“民族熔炉”和“佛风遗韵”为主题的展馆。透过玻璃,我看到了在灯光下熠熠 生辉的一件件国宝级文物: 兽形觥、龙形觥以精美复杂的纹饰向我们展示着商代贵族纸醉金 迷的生活;西周的晋侯鸟尊让我在感叹古人青铜铸造技术的同时, 也不禁为祖辈们的创造力 所折服;还有西汉时期的雁鱼铜灯,它融美感和实用性为一体,是文物中难得的上品。 透过这些满是铜锈的生活用品和祭祀礼器,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由青铜铸就的伟大时代。 但时光如流水会冲走一切, 洗尽昔日的浮华与艳丽, 留下的只有锈迹斑斑的铜铸躯体, 沉淀 的却是历史的厚重与沧桑。这近在咫尺的一件件国之瑰宝, 仿佛是历史的一个个碎片,在黄 土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后,再次呈现在同是炎黄子孙的世人面前。 它们是这样的古老,透过 这些“国之重器”,我不仅嗅到了来自那个久远年代不可名状的幽深气息,更感到了一种历 史的真实可感,一种岁月的残酷无情, 一种王朝的兴衰更替。 斗转星移,日月山川依旧壮丽; 物是人非,歌舞升平早已不再。 这眼前的每件实物,都如时空隧道里的通衢,联系着过去和 现在,古人和今人。 我为中华文明的伟大而骄傲, 我为中国历史的厚重而自豪, 但我同时也为古老文明的传 承者未能很好地继承祖辈们留下的文化遗产而遗憾, 更为不计其数的珍贵文物毁于战乱或漂 泊海外的命运而痛心。 能在博物院中展出的文物, 已是“乱多治少”的历史长河中的幸存者, 而能在华夏大地上供一代代后人参观的文物则是“文物幸存者”中的幸运者了。当然, 也许 还有大量文物被遗忘在时间的长河中, 但只要能在适当的时机重见天日, 深埋于地下也比毁 于天灾人祸要强得多。 马未都曾断言:“如果有一天中国重新成为世界最强国,那么我们依靠的一定是文化, 而不是其他。”的确,作为四大文明中唯一存活至今的文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之树曾是那样 的枝繁叶茂。虽历经无数风雨雷电,也许叶落光了,枝折断了,树皮开裂了,树干倾斜了, 但它始终没有彻底倒下,其顽强的生命力就源于它的“根”一一一种深藏在每个中国人心底 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它就如血液一样,使每张黄皮肤下的心脏都为之跳动; 他就如灵魂 一样,让每双黑眼睛里的神情都因之闪亮!而这归属感和认同感就产生于 13亿人的集体记 忆一一五千年漫长而厚重的文明史。 如果把这段历史比作一幅画卷, 再多的线条和色彩也无法描绘其壮丽; 如果把这段历史 比作一册文集,再多的语言和文字也不能穷尽其内涵; 如果把这段历史比作一段乐曲, 再多 的音符和声调也难以诠释其动听。那么,我们不妨将其视为一面镜子,一面可以反映过去, 照出现在,隐射未来的镜子。唐太宗云: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展厅中的每件文物都好 似这面“历史之镜”上一个微不足道的碎片,正是这些碎片拼凑起了我们脑海中关于中华民 族集体记忆的朦胧图像。虽然它并不完整,但透过这冰山一角的展示,我们发现在这真实的 历史和无情的时光背后, 在这物是人非的悲凉与沧海桑田的巨变背后, 是中华文明曾经屹立 于世界东方的不争事实。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第一

文档评论(0)

cooldemon0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