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农村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说明 第一节 编制的技术依据1.崇州市 2009 年农村公路灾后重建及灾后安置点对外通道工程《招标文件》2.忻城县 2011 年农村公路灾后重建及灾后安置点对外通道工程《施工图设计》3.交公路发〖2007〗358 号《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4.交通部〖2007〗358 号《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文件图表示罚?.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6 .JTJ0064-98《公路地质工程勘察规范》 ;7.JTG 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8 .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9.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10.JTG D40-2002《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 ;11 .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12 .JTG D61-2005《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13 .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14 JTG D63-200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15 .JTG B03-200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16.四川地震局 2008 年 6 月颁布的《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各市、县、乡镇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地震动参数一览表》;17.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 交路工函〔2006〕372 号《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及其附件《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18.交通部颁发《汶川地震灾后公路恢复重建指南》2008 第 25 号文件;19.本项目勘察设计合同书。1. 第二节 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 路线的主要控制点为:文井镇到鸡冠山路交界处,大同村。路线全长 4.149 公里,采用水泥砼路面。平面线型以利用旧路为主。 段落序号 起讫桩号 情况说明 原线有 5 米宽的水泥砼路面,全部利用,在部分 1 K0000~K0268 段落增设水沟。挡防工程全部利用。 原有 4.2 米宽的水泥砼路面,本次改建在路线右 2 K0268~K0400 侧增加 2 米宽的水泥砼路面及土路肩,在部分段 落增设水沟。挡防新建。 原有 3.5 米宽的水泥砼路面,本次改建在路线右 3 K0400~K0657 侧增加 3 米宽的水泥砼路面及土路肩,在部分段 落增设水沟。挡防新建。 原有 3.2 米宽的水泥砼路面,本次改建在路线右 4 K0657~K0764 侧增加 3 米宽的水泥砼路面及土路肩,在部分段 落增设水沟。挡防新建。 原有 3.5 米宽的水泥砼路面,本次改建在路线右 5 K0764~K2420 侧增加 3 米宽的水泥砼路面及土路肩,在部分段 落增设水沟。挡防新建。 原路泥结碎石路面,本次改建为水泥砼路面,路 6 K2420~K4149.57 基宽 6.5 米,路面宽 6.0 米,两侧为 0.25 米土路 肩。排水及挡防新建。(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貌本区为岷江冲洪积形成的彭眉平原泯江在平原中自北向南流。平原西侧为总岗山东侧为龙泉山形成两侧为较高丘陵区中间为相对低洼的宽谷地貌。泯江Ⅰ、Ⅱ级阶地发育本线两端于浅丘顶面还可见Ⅲ级阶地的残留各阶地多己辟为农田。线自西向东横穿彭眉冲积平原路线两端在丘陵区中通过中部在平原区中通过。平原区为农田区城镇村落密集丘陵区植被良好主要为乔灌木混合林。 2.气象 测区属于四川盆地边缘气候区,系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东无严寒,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是最理想的旅游胜地,寒冷期在 1 月,平均温度 4.9 摄氏度,最酷热期在 7 月,平均气温 25.4 摄氏度;多年平均温度 15.2-15.9 摄氏度,年降雨量 1001.9-1264.7毫米,最高达 1903.4 毫米,集中在 6.7.8 月份,占全年降水量 66-76,最长连续下雨达 33天之久;年平均相对湿度 81-84,蒸发量 733.1-920.8 毫米;年平均日照率 24-30 3.地层岩性 据峨眉和邛峡幅区域地质资料沿线地层主要是泯江Ⅲ级阶地含砂粘土层和砂卵石层以及下伏白垩系地层。分述如下。 1、第四系地层Q 1中下更新统冰碛、冰水堆积层Q12gl+fgl 上部为厚约 10m 的粘土层具黑色网纹构造。下伏为一套紫红、棕红、黄褐色粘土充填的砾卵石层厚约 35m。卵砾石成份以石英岩、砂岩为主次为玄武岩、花岗岩等次园至半棱角状粒径一般 220cm大者可达 30cm风化强烈大部分仅保留外形砾石和粘士结合紧密呈泥质胶结的半胶结状。复盖于浅丘之上下伏为臼垩系地层。 2上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3fgl 上部为黄棕色、深黄色粘土及细中砂层粘土层含砂质具微透水性。细、中砂以 白色及黄色石英砂为主无胶结较松散具斜层理常呈透镜体尖灭。 下部为卵砾石层褐黄色成份较杂以花岗岩、砂岩、石英岩为主卵砾石磨园度良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