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汶川映秀地震台井孔逸出氢观测实验
陈学芬 吴微微 刘雪梅 赵晶 赵天霞 梁宏 黄雪影
摘要:为进一步认识汶川余震区破碎断裂带逸出氢的动态特征,选择位于北川—映秀断裂的映秀地震台观测井开展井孔逸出氢观测实验。实验数据显示:映秀台井孔逸出氢浓度较高,日变幅较大且具有明显的日变规律,呈现与气压变化同步及负相关的特征,日变形态与气温、水温、静水位相关性较小。通过不同仪器与采样方式进行观测实验,结果表明:映秀地震台井孔逸出氢浓度动态清晰、测值平稳,作为地震前兆观测地下逸出氢项目是可行的。
关键词:断层气;井孔逸出氢;氢浓度;实验观测;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P315.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666(2020)04-0638-06
0引言
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地球内部气体及其挥发组分主要沿活动板块、块体边界、活动断裂及其他地壳薄弱地带向地球表面迁移和释放(陈万春,1996)。断裂带的裂隙发育是地热流体垂向运移和气体排放的良好通道(Tao et al,2005),构造活动和地震活动强烈的断裂带及大地震的震中区是断层气释放强度较高的区域。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中区的岩石力学性质发生变化,断层气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向外释放,引起震中区附近大气组分(Rn,He,H2,Hg,CO2,CO等)改变,从而为地震预测提供依据,使断层气观测成为地震前兆监测的有效手段之一(汪成民等,1991;汪成民,李宣瑚,1991)。
氢(H2)具有粒子半径最小、质量最轻、迁移速度最快等优越性(蒋凤亮等,1989)。空气中氢的含量一般为0.5 ppm,地壳中氢的含量是大气中的几千至几十万倍,并且主要沿斷裂带分布,特别是沿现今活动的断裂带和活动板块边界带集中分布和大量释放,与地震活动关系密切(车用太等,2015;Li et al,2018)。氢在土壤及地下水中的背景值较低,因此,其出现异常的幅度较高,异常特征显著,易于被识别(Satake et al,1984;Ito et al,1999;Hirose et al,2011;王基华,孙风民,1991;范树全等,1993;刘耀炜等,2012;范雪芳等,2012)。
连续观测痕量氢仪器能够记录氢浓度的微动态变化过程,使连续观测氢浓度成为可能。目前,在山西、新疆、云南、四川等地均进行了断层气氢的示范性实验观测,取得了较好效果(范雪芳等,2016,2020)。氢的逸出浓度与断层活动、地震活动关系密切,具有强烈的时空不均性,涨落现象突出,在非地震活动时期氢浓度表现出微弱中有差异、平稳中有起伏的动态特征(汪成民等,1991)。川滇国家地震预报实验场高精度氢观测台阵的资料显示,在安宁河断裂和则木河断裂上的5个野外断层土壤逸出气观测点的氢浓度背景值为0.1~0.8 ppm,背景值较低且稳定(柯云龙等,2018;梁宏等,2018)。中强地震后在震区能探测到高浓度氢的分布(王先彬等,1992;刘耀炜等,2012)。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重点关注的区域,地震形成的断裂破碎带利于开展断层气观测。为了进一步获取汶川余震区断裂带逸出氢的动态特征,笔者选择位于汶川映秀地震台的观测井开展断层井孔逸出氢的实验观测,并验证在断裂带上的井孔中开展地下逸出氢观测的可行性。
1映秀地震台概况
映秀地震台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103.48°E,31.06°N),距离汶川8.0级地震微观震中9 km,地处龙门山断裂带中段的北川—映秀断裂。北川—映秀断裂总长约300 km,总体走向N35°-45°E,倾向NW,由数条次级逆断裂组成叠瓦状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几条主干断裂活动构造地貌中保存最为完好、活动性较强的断裂,也是汶川8.0级大地震的主要发震断裂。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破裂自映秀SW开始,沿龙门山构造带的北川—映秀断裂向NE方向扩展,形成长约220~240 km的地表破裂带,其中北川—映秀断裂的北中段全部破裂贯通(徐锡伟等,2008)。
7月,映秀地震台建成观测井,井深400 m,开孔直径219 mm,终孔直径146 mm,净空直径≮150 mm,垂直度90°(偏差度≯3°)。井孔岩性主要为花岗岩,整个井孔穿过龙门山断裂带,岩石比较破碎,观测井内全井安装钢管护壁,0~100 m采用217×7钢管,100~400 m采用168×7滤水钢管护壁。观测井目前有静水位和水温观测项目,静水位埋深68 m左右,水位传感器安装在水面以下约8 m处(探头距井口约为76 m),水温传感器安装在水面以下100 m处。
2实验数据
2.1仪器设置
映秀地震台使用ATG-6118H型痕量氢在线分析仪进行实验观测,仪器检出限为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