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萧红.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眼中的萧红 小学学过萧红的代表作 《呼兰河传》里的片段《火烧云》,初中学习过她的 《我 和祖父》,高中又学习了她描写的《回忆鲁迅先生》 ,每一次,老师都要求我们预 习课文前了解作者,可每看一遍萧红的简介, 心里的触动就越深。 记得第一次看了萧红的简介后,心里的想法竟是——不想再看她的文章。我 幼稚地想, 她一定不算是一个成功的女人, 不然她的父母为什么不喜欢她呢?逃 婚却又与之同居,结了婚她又为什么不能经营好自己的家?她喜欢过漂泊不定的 生活? 萧红,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幼年丧母, 1928 年在哈 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开阔了视野,受鲁迅、茅盾 和美国作家辛克莱的作品影响尤深。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 1930 年 离家出走,几经颠沛。 1932 年与萧军同居,两人结识不少进步文人。参加过宣 传反满抗日活动。 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 1935 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 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但鲁迅先生的逝世使她受到极大震动,历尽坎坷之 后病故在战火纷飞的香港, 在不到 10 年的创作生涯中, 为我国文学留下 60 万字 的宝贵财富。 说她的作品有女性作家细腻的感情气质,用优美抒情的文笔表现出在封建压 迫和帝国主义铁蹄下民族的不屈灵魂。 但我却总也喜欢不了她的文字。 鲁迅先生 为什么要出钱为萧红出版未通过审核的 《生死场》 ?并写下如“北方人民对于生 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 等对《生死场》的评价。人们崇拜鲁迅, 不敢妄自猜测, 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作品的理解也不同。 有人说萧红是一个天才, 并因此说真正的天才不是伴随着鲜花和掌声出现的, 而是以时间为帷幕出现的。 萧红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潜水之后终于浮出了时间 的水面。受到了学界的认可和推崇。就像梵高,天才的画家,却是世俗下的人生 失败者。 几十年来, 围绕萧红的人生、 感情、文学创作等有很多争议 前面说的有人说 她是天才,但更有人说她是个穷人、一个生活感性、爱情糊涂的女人、弱势群体 中的一员,在民国女作家里,长得不漂亮、文采也不是最好,只因为有了鲁迅的 帮助,才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笔。 问题是几十年后的今天谁又在帮她?可想她确 是凭直觉写作的天才。 对于她的被认为抗战文学的成名作 《生死场》,有学者评价, 作品有一个明显 的“文本断裂”,前面三分之二不是写抗战,后三分之一突然跳到十年后,进入 了抗战年代,让读者看了别扭,好像硬加进抗战内容,好引人注目,其实整部作 品要表现的是东北农村的丑陋、 愚昧,因为作者本人, 在东北她的家乡已没有值 得留恋的地方,作品中的那个可恶、 丑陋的地方,并不代表整个东北。 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 ,几十年后才被人追捧, “在呼兰河的小城里住着 我的祖父”开始了她的早年回忆。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一时恍 恍惚惚,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一 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再读“火烧云”,好像也不排斥。 又仔细阅读了萧红的几篇作品,其中悲苦的女人大概就是作者本人命运的缩 影吧。一个女人如果像她那样活,那应该是一种暗淡的人生。萧红,一个不幸的 女子,孤寂痛苦的童年,漂泊无定的流浪生涯,一再受挫的感情生活,贫困和疾 患都使她备受煎熬,同情之余又带给了我很多思考。其实人的命运是可以靠自己 改变的,幸福的人生也是可以创造的。 文章总体上写的蛮好的,开篇巧妙地引出要写的对象,能从萧红的生平经历写起, 能从不同的角度写萧红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最后的结论略显突兀,既然前面说了 从某种程度上讲萧红的人生是充满悲剧性的,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萧红仍然是一位 成功的女性。在下结论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文章所叙述的内容来思考和定位。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