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艾略特眼中的优秀侦探小说.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T.S.艾略特眼中的优秀侦探小说 figure figcaption/figcaption /figure 1944年,20世纪美国极为重要的文学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在《纽约客》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人们为什么看侦探小说?”的文章,充满了火药味。当时威尔逊正准备离开美国,去欧洲报道盟军轰炸德国的有关情况。威尔逊觉得自己早在十二岁的时候就已经成熟,不看侦探小说这种小儿科的东西了。他在十二岁之前就把早期侦探小说大师埃德加·爱伦·坡和阿瑟·柯南·道尔等人的作品都读了个遍。但是,在他的熟人圈里,好像所有人都迷上了侦探小说。他当时的妻子玛丽·麦卡锡有个习惯,经常把自己喜欢的侦探小说推荐给朋友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玛丽还将自己买的侦探小说《喜欢蜂蜜》(A Taste for Honey)(作者是H.F.赫德)借给纳博科夫。彼时纳博科夫刚刚做过牙科手术,正在休养。《喜欢蜂蜜》这本侦探小说让他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纳博科夫看到威尔逊在《纽约客》上的那篇文章后,劝他在没有看过多萝西·赛耶斯的作品之前,不要将这种文学作品一棍子打死。威尔逊的身边全是些侦探小说的鉴赏行家,对此他真的十分困惑。他说,“那么,T.S.艾略特和保罗·埃尔默·摩尔都为之着迷的侦探小说到底有什么魅力,我为什么好像就体会不到呢?” figure figcaption/figcaption /figure figure figcaption/figcaption /figure figure figcaption/figcaption /figure T.S.艾略特居然是侦探小说迷,这一定让威尔逊特别痛苦不安。艾略特创作了许多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的著名长诗,他的每一句评论都会被学者教授们奉为圭臬,因此,在判断文学作品有无价值这件事上,艾略特应该有着无可辩驳的权威。艾略特文学地位的确立,威尔逊可谓功不可没。在他那部具有开拓意义的著作《阿克瑟尔的城堡》(Axel’s Castle)中,威尔逊毫不吝啬溢美之词,称赞艾略特这位诗人兼评论家“有着极其敏锐的审美能力”。在威尔逊看来,艾略特将这种能力用在侦探或推理小说这种幼稚且程式化的作品上,是一种浪费,太不值得了。 但是,正如芝加哥大学教授、艾略特研究专家戴维·齐尼茨所指出的,和人们惯常的观点不同,艾略特对诸多流行艺术怀有一颗包容之心,其态度也常常摇摆不定。在他最为宏大的诗歌作品中,人们可以找到他小时候在圣路易斯耳濡目染的拉格泰姆(美国流行音乐形式之一,产生于19世纪末,发源于圣路易斯与新奥尔良,后在美国南方和中西部流行,是一种早期爵士乐,它影响了新奥尔良传统爵士乐的独奏与即兴演奏风格。—译注)中的节奏切分;他在晚年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在百老汇音乐剧方面取得成功。于是,侦探小说在威尔逊的朋友圈里成为阅读时尚之际,艾略特就已经是这一文类最为热心、最具洞察力的读者之一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T.S.艾略特散文全集》中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宝藏,在该书的第三卷中有艾略特的侦探小说评论数篇。这些评论于1927年发表在他的文学杂志《标准》(The Criterion)上,但当时都没有署名。我们从这些评论中不仅可以看到艾略特对侦探小说的热爱,还可以看到他在相关文学研究上的努力—当侦探小说处于重大变革阶段的时候,他在试图整理出这种文学类型的创作规则。 艾略特的这些评论写于侦探小说黄金时代的早期,当时多萝西·赛耶斯、阿加莎·克里斯蒂、约翰·狄克森·卡尔这样的大家正不断推出具有古朴之风的侦探小说,这些作品的特点是嫌疑人形形色色,犯罪手段也是千奇百怪。对艾略特来说,早期侦探小说的典范之作不是爱伦·坡或柯南·道尔的作品,而是威尔基·柯林斯的《月亮宝石》。这部小说1868年在狄更斯主编的杂志《一年四季》(All the Year Round)上连载,讲述了一颗印度宝石失而复得的离奇故事。艾略特在1928年为牛津世界经典丛书中《月亮宝石》所作的导读中,称这部作品是“第一部最长和最好的现代英国侦探小说”。这一赞美之词至今还出现在牛津大学出版社《月亮宝石》平装本上。《月亮宝石》的情节冗长复杂,通篇都是装腔作势的惊险故事,许多故事或情节和小说本身并无太大的关系。作者在讲述宝石失窃背景的同时,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女仆的阅读习惯(她喜欢看《鲁滨孙漂流记》)、英俊的富兰克林·布莱克和倔强的蕾切尔·范林达之间的坎坷爱情。艾略特认为,这些看似离题万里的描写恰恰赋予了这本侦探小说“一种无形的人文元素”。艾略特在1927年1月号的《标准》上发表的一篇评论中说,所有好的侦探小说“常常朝着威尔基·柯林斯写作实践的方向靠拢,或者就是柯林斯写作的回归”。 figure figcaption/figcaption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