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人民”概念的形成及特点.docxVIP

论毛泽东“人民”概念的形成及特点.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毛泽东“人民”概念的形成及特点 [摘 要] 毛泽东笔下的“人民”是一个具有特定政治意义的概念。它是以近代以来中国人争取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的革命运动为历史前提,以分清敌我友为逻辑起点的。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外延归纳到内涵提炼的过程。毛泽东的“人民”概念具有强烈的政治性、鲜明的阶级性、深刻的历史性、足够的广泛性等特点。 [关键词] 人民 历史前提 逻辑起点 内涵和外延 毛泽东将“人民”作为一个政治概念,赋予其特定的政治内涵,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是与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变迁和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毛泽东“人民”概念形成的历史前提和逻辑起点 (一)毛泽东“人民”概念形成的历史前提。毛泽东“人民”概念形成的历史前提,就是近代以来中国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政治民主的革命斗争历史。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社会就逐步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中国人民与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由此,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对内推翻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政治民主的革命斗争,就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主题。 近代中国的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水岭,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80年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30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要么是由农民阶级发起和领导的,要么是由民族资产阶级发起和领导的。虽然,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也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绩,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固然有多种多样,但却有一个共同的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革命的领导阶级由于受其阶级性所限,没有看到或没有重视广大受压迫、受剥削民众的革命热情和要求,因而就没能联合起最广大的力量,使得革命势力长期严重不足。孙中山在其临终遗言中就总结道:“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也就是说,即使孙中山领导的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因为没有发动和依靠广大民众,也就没有找到革命的真正动力,最终还是归于失败。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中国革命已发展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什么叫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在1939年12月发表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作了归纳:“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p647他指出:无产阶级“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在中国社会的各阶级中,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坚固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是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则是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这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所已经证明了的根本规律之一”[1]p645。所以,“不能忽视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地位。谁要是想撇开中国的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就一定不能解决中华民族的命运,一定不能解决中国的任何问题”。[1]p649但遗憾的是,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在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中国革命的初始,并未吸取中国革命历史的经验教训,不知向何处寻找革命的动力。例如,第一次大革命一开始,我们党内就存在两种错误的倾向: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以张国焘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了农民。这两种机会主义,一方面都感觉自己力量不足,需要同盟军,但另一方面又不知道到何处去寻找力量,以谁为同盟军。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毛泽东开始对“人民”进行研究,他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中,就明确区分了敌我友,解决了中国革命中的最主要的同盟军问题。随后,毛泽东在“我”和“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人民”的概念。 (二)毛泽东“人民”概念形成的逻辑起点。毛泽东关于“人民”概念形成的逻辑起点是分清敌我友。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为了反对当时党内存在的“左”、右倾的两种错误倾向,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一开始就强调:“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2]p3毛泽东认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基本原因就在于革命的领导者未能真正分清敌我友,因而也就未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他强调,革命要胜利,就必须首先分清敌我友,以紧密团结真正的朋友,攻击真正的敌人。为了分清敌我友,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深刻分析了我国

文档评论(0)

y31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