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中国化与中国化《资本论》研究述评.docxVIP

《资本论》中国化与中国化《资本论》研究述评.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资本论》中国化与中国化《资本论》研究述评 摘要:对《资本论》研究的“研究”,不应仅仅作为“叙述”,而应同时作为“研究方法”范畴处置;它的思想来源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理论高度相应是马克思在其中确立的工作典范。因此,它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文献综述”,基本做法是“史”“论”结合,并以史见论。中国化是《资本论》研究中抽象出来的、并逐渐稳定化的一个民族工作范畴,是“以中国人的资格”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形式,是特殊方法论经济范畴。显然,它以“辩证法范畴”形态升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工作内涵。通过对《资本论》研究的三部代表性著作的勘察与比较(《中国经济原论》、《鲜活的资本论》、《保卫〈资本论〉》述略),可以察知:中国化意蕴之经济范畴是抽象与具体(规定)之统一,这些性质集中体现在《资本论》“体”、“学”、“用”的辩证环节中。具体而言,《中国经济原论》开创了广义政治经济学架构的中国化路径研究,《鲜活的资本论》是对此路径的“一种修正”,而《保卫〈资本论〉》则是“总体研究”的回归。上述批判路径的“综述”凸显了大写逻辑之“主观批判”,活化了有关中国化“深层境界”之讲述。 关键词:《资本论》;中国化;历史阐释学;发生学;本体论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资本论》与中国经济学实践创新研究”(15YJA790073) 中图分类号:F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7)03-0005-13 一、总论:《资本论》的“体”、“学”、“用”建构 《资本论》到中国来映入人们眼帘的恐怕首先是“学”与“用”二字。我们看《保卫〈资本论〉》怎样说:“时值五四运动浪潮兴起之际,标志性事件是考茨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在中国的译介和流行。其初译者陈溥贤于1919年5月起在北京《晨报》副刊上连载至11月(初名《马氏〈资本论〉释义》)。较早的译者还有戴季陶(1919年至1920年)、胡汉民(1927年)以及汪馥泉(1930年)。陈溥贤译本(《马克思经济学说》)商务印书馆1920年出版;戴季陶、胡汉民译本(《资本论解说》)上海民智书局1927年出版;汪馥泉译本(《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神州国光社1930年出版。”① 以《资本论解说》为例,戴季陶强调:“马克思的资本论,不是很容易了解的书,更不是读一两篇小论文便随便讲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如何。”② 王亚南后来进而强调:“大家都普遍感到《资本论》难学,这不仅在我们中国是如此,外国也一样。”③ 这些言论是对马克思的评说的回应:“人们对《资本论》中应用的方法理解得很差,这已经由对这一方法的各种互相矛盾的评论所证明。”④ 《资本论》的“学”与“用”大体上说的是“理论”、“方法”(方法论和逻辑)、“应用”三者的关系,而又把重点放在了“用”的层面,以“运用”总揽。这里面需要强调一点:体是用的前提。《资本论》之“体”是学说之体和历史之体的合一,中国早期研究普遍侧重在对“学说之体”的把握,由此产生这个前提下“学”与“用”的直接涵义:“第一,学习《资本论》需要有丰富的广泛的经济知识、历史基础知识以及文学和哲学知识。我们都很清楚,《资本论》所引用的经济材料、经济史材料是非常丰富的,它不只是一部经济学的书、经济史的书、经济思想史的书,并且还是一部哲学的书、历史的书,列宁就曾说它是一部活的辩证法……(因此)《资本论》作为一部政治经济学论著来学习,所需要的关于经济理论与史实的准备知识,那是非常明白的……所有上面这些例解,说明较广泛的文化的、历史的、知识的要求构成了我们学习《资本论》的第一个困难。”但历史之体的问题始终是存在的:“第二个困难,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上所感到的困难。理论联系实际有两层意思:一是理论研究要结合到我们当前的政治任务,这是属于方向性的问题;一是所研究的理论必须回到理论所抽象出来的现实情况中去,才能有较正确的理解,这是属于方法论的问题。”⑤ 这意味着,学说之体的研究必须深入到历史之体中,乃至实现二者的合二为一,达到“体用结合”意蕴的中国运用。这就有了新近体识:“《资本论》三卷的内容博大精深、卷帙浩繁,非专业者难以尽读其内容。”但是,“《资本论》作为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经受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始终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习近平语),“是经典的经典”⑥。 从另外的方面看,研究高点始终是内置问题,是以逻辑还是以历史工作本位为制高点,向来是一个争论。前者贯彻的是阐释学原则,以逻辑为理解制高点,对理解进行“理解”;后者贯彻的是发生学原则,以历史工作本位为制高点对理解进行“还原”,进而释放“理解”,回归行动。就前者而论,容易形成“纯建构”或“建构至上”(理论建构主义)路径,即逻辑本体论架构下的“逻辑起点——体系构筑”。其优点是凸显了批判基礎上的“理论建构”,不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13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