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器说明书.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作原理 该系列液压推杆制动器由制动架和相匹配的 yt1 型电力液压推动器两大部分组 。 当通电时,电力液压推动器动作,其推杆迅速升起,并通过杠杆作用把制动瓦打开 (松 闸);当断电时,电力液压推动器的推杆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迅速下降,并通过杠杆作用把制 动瓦合拢 (抱闸)。 □制动器的安装及调整 ●制动器安装方式: ○纵装:松开螺母 4、5 使主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松开 6、8 螺母,转动螺杆 7 撑开制动 臂,再将制动器套装在制动轮节器 9— 弹簧座 spring base 上。10— 弹簧架刻度机 spring notches ○横装:当制动轮已装在电机与其它机件之间时,松开螺母 4、5、6、7、8,转动螺杆 取下螺杆 3 和 7,将制动臂放倒。从侧南装到制动轮上。 ●制动器的调整 ○推动器工作行程的调整 在保证闸瓦最小退距的情况下,推动器的工作行程愈小愈理想,因此需要调节其安装高 度 h1,其调整方法:松开螺母 6 和 8 (见图 ),转动螺杆 7,使 h1 安装尺寸符合表 1 的要 求。调好后拧紧螺母 6、8。 ○制动力矩的调整 松开螺母 4,夹住螺杆的尾部方头,转动螺母 5,使方形弹簧座位于弹簧架刻线以内,调 整发后将螺母 4 和 5 拧紧退即可。 ○制动瓦的退距调整 当制动瓦打开时,调整螺栓 1,使两边退距基本保持一致。 ○固定制动瓦的螺母 (见图 ),应松紧适当,使制动瓦与制动轮可以随位。 □使用和维修 要定期检查制动器的工作状况。 检查时应着重以下各项: ○制动器的构件无能运动是否正常,调整螺母是否紧固。 ○推动器的构件是否正常,液压油是否足量。有无漏油和渗油现象。引入电线的绝缘是否 良好。 ○尺寸 h1 不得小于表 1 所列之最小尺寸,如超出要求须立即调整,否则失去制动作用 。 ○制动瓦是否正常的靠在制动轮上,磨擦表面的状态是否完好,有无油腻脏物。当制动衬 垫的厚度达到表 2 中的数值时,则应更换制动衬垫。 ○制动轮的温度不应超过 200℃。 ○杠杆和弹簧发现裂纹应更换。 篇二:制动器说明书 (参考 ) 1. 绪 论 1.1. 课题背景及目的 汽车的普及伴随着能源消耗的增多,而如今的生活,汽车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 必要工具。在大力节约能源的背景下,对汽车的节能要求随之增高。紧凑型轿车的出现正好适 应时代的发展,排量最多只有 2.0 紧凑型轿车相比其他类型的家用轿车无论从节能还是其他 费用上都表现处明显的经济型,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特此提出了紧凑型轿车的设计说明的毕 业设计题目。要求在同组人员互相协作的基础上,完成制动系统的开发设计。旨在培养综合运 用所学专业及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进行产品系统开发设计的实践工作能力。要求在收集和分析有 关数据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紧凑型轿车的制动方式及系统布置方案,进行主要零部件的强度和 疲劳寿命设计计算,绘制系统装配图及零部件图纸,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汽车诞生时起,车辆制动系统在车辆的安全方面就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 随着车辆技术的进步和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这种重要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众多的汽车工程 师在改进汽车制动性能的研究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制动装置需要转换和吸收的动能,与汽车 制动初速度的平方和总质量成正比;其需要产生的制动力则与汽车总质量成正比,与制动初速 度相对来说关系不大。在汽车的发展过程中,速度和总质量两 个参数始终处于不断攀高的状 态,这就要求制动装置在更短的时间内吸收越来越大的能量,并产生接近车轮滑移界限的制动 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道路条件的不断改善,汽车速度普遍提高 得很快。另一方面由于道路行车密度日益增大,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引起了公众对道路交通安 全的密切关注。这些因素对制动装置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促使它作出相应的改进。例如, 为了吸收高速制动时的汽车动能,出现了以热效能较稳定的钳盘式制动器取代传统的鼓式制动 器的趋势;为了产生足够的地面制动力并减轻操作强度,逐进淘汰了人力制动,代之以伺服制 动和动力制动;为

文档评论(0)

137****04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