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语境下的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ocxVIP

现代性语境下的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性语境下的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 要:现代性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是塑造现代社会基本构架的强大力量,也是决定现代人生存命运的关键要素。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现代性都有不同的实现形式。现代性在中国的生成与建构,是与传统文化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地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现代性的建构,成为传统文化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也是传统文化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和方向。厘清现代性语境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内在联系意义重大。 关键词:现代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7-0063-04 一、现代性的内涵 现代性是当代的一个重要话题,从意义上说,是特指西方理性启蒙运动和现代化历程所形成的文化模式和社会运行机制,表现为一个以现代理性精神为主导的主体意识个体化、市场经济理性化、自由民主制度化、行政管理科层化和民族国家政治化交相互动的进程。尽管现代性发轫于欧洲,但随着人类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进程的发展,这种西方原生的现代性在全球化过程中也不断在各个不同民族、国家和时代表现出多种形式,呈现出多变的色彩。 现代性是社会现代化根本性质的反映,也是现代化基本特征的表现。其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现代性。作为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现代性,起源于文艺复兴,发展于宗教改革,完成于启蒙运动。现代性摈弃虚幻的神性,而张扬自然的人性;否认权威对人的约束,而追求民主自由;放弃迷信信仰而相信科学理性。对现代化追求和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具体状况,是现代性观念的现实体现。二是社会建制和历史状况的现代性。社会建制的现代性,就是人类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实现社会整体的现代化,即实现经济的产业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思想文化的合理性以及社会的自由平等。因此,现代社会取代传统社会的过程就是实现社会状况现代化和社会变迁现代性的过程。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描述的,发源于西方社会的现代性,不仅使“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256而且,引起社会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它使“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1]54 现代化进程具有自身的规律,而现代性是现代社会的普遍性的特征。世界的现代化首先在西方社会形成浪潮,推动欧洲各国完成了“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过程”,[2]并以锐不可当之势向欧洲以外国家迅速蔓延,主要以从工业现代化为标志而兴起,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世界工业化的历程。工业革命使英国在19世纪30—40年代建立起了完整的机器工业体系,在工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上,英国跃居世界首位,成为当时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随后,工业革命迅速向北美、欧洲扩展,美国在18世纪末、法国在19世纪初、德国和俄国在19世纪30年代也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3]此后,日本也以明治维新为标志,步入了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之路。以产业革命为先导、经济现代化为核心、社会全面现代化的时代大潮,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代性背景。 二、现代性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代性背景。西方社会开始现代工业文明发展之时,中华民族尚处于农耕社会阶段。现代性发展的本质决定了其必然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手段向其他民族和国家进行渗透传播,现代社会取代传统社会、工业文明接替农业文明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世界现代性的浪潮中,中国人民萌发了对现代性的诉求,开始了对现代性探索的历程。中国人对现代性的诉求,并非内生、自主的,而是在西方现代化的强势威逼下被动提出的,是在苦痛中被迫接受西方的现代性。旧中国在遭受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的打击之后痛定思痛,意识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开始以“求强”、“求富”为目标,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的洋务运动,先从“器物层面”学习军事装备,以图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洋务运动失败之后,中国人又将现代性探索延伸到政治“制度层面”上进行效仿,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以期实现政治制度的变革,但戊戌变法最后也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从政治现代化入手,虽有所进展,但也没有使中国社会发生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性转变。“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中国人对现代性本质的认识从“器物”、“制度”深入到“文化层面”,先进知识分子提出“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31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