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革命”概念的近代生成及意蕴转化.docxVIP

“民主革命”概念的近代生成及意蕴转化.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主革命”概念的近代生成及意蕴转化 [内容提要]“民主革命”作为界定了长达百年历史时期的概念,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关键主题。“民主革命”概念的生成、意蕴转换及定型经历了一个漫长且复杂的思想建构过程。“民主革命”概念以“民主”和“革命”概念的近代义形成与结合为语义基础,并随着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成熟而生成。在革命实践中,“民主革命”概念又经由“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复合性质的民主革命”“苏维埃式的民主革命”“新式的、特殊的民主革命”四个前后相继的发展阶段,历经了一个由一般意义到特殊意义、由旧到新的意蕴转化过程,最终定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关键词]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 [作者简介]张健彪,法学博士,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知识是社会思想文化的载体、要素和产物,具有文化性、境域性、生长性。理解知识,必须从构筑知识的基本概念入手,通过深入了解知识产生与衍化的社会文化情境,在情境之中理解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影响概念语义的社会文化因素。在长达百年的民主革命时期,“民主革命”作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过程的关键主题,其概念生成、意蕴转换及定型经历了一个漫长且复杂的思想建构过程。它以“民主”和“革命”的近代义形成和结合为语义基础,随着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成熟而生成,并历经了一个由一般意义到特殊意义、由旧到新的意蕴转化过程,最终定型于今人所熟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 “民主革命”概念的语义基础 从词源上讲,“民主革命”一词来自“民主”与“革命”这两个原本互不相干而又古已有之的词语在近代的词义转换和词语组合。在19世纪末,作为“民主革命”语义载体的“民主”与“革命”概念相继完成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词义转化,为“民主革命”概念的生成提供了必要的语义基础。 一是“革命”词义的近代转化。近现代意义上的“革命”概念,是中国传统“革命”概念与现代西方“革命”概念相结合的产物。在古汉语中,“革命”一词意即“帝王的更替”“改朝换代”,如《易经》记载“天地革而四时成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显然,这与近现代意义上的“革命”概念不同,却并不能说与之毫无关联。尽管在漫长的封建时期,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革命”一词作为一种儒家政治话语出现的频率并不高,但与之相关的“造反”“起义”等语词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合法性传统,这是在近代语境中赋予其新意涵的语义积淀。 近代中国的“革命”概念最早于19世纪末由维新派思想家推介和传播而来,开始发生向近代义的转化。 1890年王韬在《重订法国志略》中使用了“革命”一词。1899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首次使用了由日语转译来的英文“revolution”的新义,提出“诗界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口号。受当时主流的进化论思想影响,他将“革命”“进化”“变革”视为同义词。按照他所理解的广义的“革命”概念,改良应该也属于革命的范畴,这说明他在思想深处仍在为改良寻找理论依据。但他“改朝换代谈不上是革命,革命本身又不必然要求改朝换代”的主张,确实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对革命的理解,所以才被认为是“在现代意义上使用‘革命’概念并使之在中土普及的第一人”[1]。问题在于,他对狭义的政治革命持反对态度,认为“吾中国數千年来,惟有狭义的革命,今之持极端革命论者,惟心醉狭义的革命”[2]。出于这样的认识,这一时期的维新派思想家大多从否定的意义上去理解狭义层面的暴力革命,谈之色变,对革命和最早的革命党人普遍持拒斥态度。譬如最早使用“革命”一词的王韬将法国大革命等同于“暴乱”,梁启超更是在1903年宣布放弃“革命”观点。显然,这与后来通常认为的“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动”的革命观相差甚远。随着改良派的思想日益保守甚至走向反动,其思想的“革命性”越来越稀薄,“革命”概念也无法在他们的传导之下固定到政治革命的一般性理解上来。但是,在阶级矛盾尖锐的社会背景下,“革命”概念还是迅速地传播开来,革命话语在知识界和民间社会渐起,诸如“社会革命”“种族革命”“伦理革命”“小说革命”等口号渐趋流行。这种现象的深层社会心理即“对现状的强烈不满,以及求变求新的强烈愿望”[3]。革命由此成为时代风潮,一场围绕革命主题进行的思想论战已不可避免,而作为论战的直接结果,“革命”概念距最终生成其现代意涵也已为时不远。 二是“民主”词义的近代转化。近现代中国的“民主”概念,来源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对外来西方民主思想的铺垫和嫁接。在古汉语中,“民主”一词的含义是作为“民之主”的“统治者”,如《尚书》云“简代夏作民主”“天惟时求民主”,《左传》云“赵孟将死矣,其语偷,不似民主”。东汉名臣蔡邕甚至直接将民主看作天子。显然,这与近现代意义上的“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