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端午节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了吗本文是关于端午节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了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一个十分隆重的传统节日,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流传着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
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那么端午节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了吗 ?就让来告诉你。
端午节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了吗
中国 20xx 年 5 月,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程序,该项目由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申报表,当前 “端午申遗 ”已进入初评阶段继 20xx 年韩国 “江陵端午祭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 “人类传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后,中国已启动 “端午节 ”申报世界非遗程序。昨日,记者从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该项目已由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申报表。据省非
遗保护中心副主任朱林飞介绍,本次申报的遗产名称为 “中国端午节 ”,由湖北秭归县的 “屈原故里端午习俗 ”、黄石市的 “西塞神舟会 ”及湖南汨罗市的 “汨罗江畔端午习俗 ”、江苏苏州市的 “苏州端午习俗 ”四部分内容组成,申报材料由三省联合 “打包 ”。20xx 年 10 月,受文化部委托,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申报表和相关材料。
据悉,以上三省四地的 “端午习俗 ”,已于 20xx 年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迄今已有 2500 余年历史,它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
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
胥、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龙舟竞渡等,各地活动略有不同,尤以湖北省
秭归县、黄石市更具典型性。这也是为什么 “端午申遗 ”工作以湖北为主体的原
因。按照相关规定,每个国家每年只允许向联合国申报一个 “非遗 ”项目,端午
节在 20xx 年正式成为国家法定假日,也是我国 20xx 年惟一的世界 “申遗 ”项目。
端午节由湖北、湖南、江苏三省四地共同申报,共包括 4 部分内容,分别
是江苏省苏州市的 “苏州端午习俗 ”、湖北秭归县的 “屈原故里端午习俗 ”、黄石
1 / 2
市的 “西塞神舟会 ”及湖南汨罗市的 “汨罗江畔端午习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20xx 年 9 月 30 日在阿联酋阿布
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 76 个项目,中国占据 22 项,端午节、粤剧、书法、篆刻、剪纸等均名列其中。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文化作品
作品
1.社会背景: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二年九月上海《小说月报》第十三卷第九号。当时正处于 五四 落潮期,新文化运动和 五四 运动激发起民众的反封建的革命热潮,但这种狂热随着军阀政府与封建旧势力的镇压,暂时退了下去。新旧势力的交锋出现了此消彼涨的状况。
2.中心思想:《端午节》就是鲁迅先生运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对 “方玄绰 ”这类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的辛辣讽刺。
3.人物形象:《端午节》塑造了一个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方玄绰 的形象。方弦绰是 “这些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的事物,总是喜欢在过去的世界里思考问题的人物代表。 ”
(1)从他的身份地位上看,他不仅厕身于高等学府,喜欢发发奇谈怪论,而
且又混迹于官场,扭扭捏捏地做个政府的小官。这个知识分子加官僚的身份,
使他说话做事充满矛盾, ——“索薪 ”事件,更是使他不尴不尬,左支右绌,颜面尽失。
(2)从他的文化角色上看,他表面上是新式文人,天天捧着《尝试集》咿咿唔唔。但骨子里浅薄、市侩,在家里是坐吃等伺候的 “家长 ”,在社会上是袖手旁观,静观待变的 “看客 ”,是个披着新衣的旧式文人。
4.语言:鲁迅在这篇小说中采用的是轻松、幽默的讽刺笔调。通过描写方玄绰的行为、语言和心理,让主人公自己的小丑表演来使读者发笑,沉思。
2 /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