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测试题
一. 选择题( 60 分)
( ) 1.宋辽边境“生息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 ( 指老年人 ) ,不识干戈”。这说明澶渊之盟
A.削弱了北宋军事力量 B .使宋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C.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D .使宋辽间的民族矛盾彻底消除
( )2.北宋中期,“冗官”“冗兵”“冗费”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造成机构
重叠,官职混滥
②形成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
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
④地主
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
( )3.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
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由此可见王安石变法 A .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B .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
C.否定了科举制度 D.根除了“恩荫”选官制度
( ) 4.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中,能够直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是
①青 苗法
②免役法
③农田水利法
④方田均税法
⑤市易法
A.①②④⑤
B.②④⑤
C.①④⑤
D. ①③④
( )5.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其“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的关系 B .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的关系 D .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 )6.王安石变法中,青苗、免役、市易法是新法争论的焦点,而免役法又是焦点中的焦点。“免役
法又是焦点中的焦点”的主要原因是 A.损害了大商人的利益 B .直接触犯了封建统治阶层的利益
C.不利于社会秩序稳定 D .不能增加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
( )7.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最大不同是 A .是否实现了富国强兵 B .是否改变了原有的土地所有
制 C .是否限制了贵族特权 D .是否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 )8.宋太祖下列改革措施中因果联系不正确的是 A 行政权改革 -- 机构重叠 -- 财政困难 B .财政权改革
机构臃肿 -- 财政困难 C.军权改革 -- 兵将不识 -- 战斗力削弱 D.军权改革 藩镇消失 -- 外部威胁消失( )9.北宋初年实行“更戍法” ,产生的后果是 A “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B .“兵无常帅,帅无常兵”
C .“方镇相望于内地” D .“老弱事耕稼,丁壮从征役”
( )10.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
A .辽夏经常攻宋 B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 .土地兼并严重 D .财政人不敷出
( )11.导致北宋初期阶级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杯酒释兵权” B .“庆历新政” C .“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 D .实行“恩荫”制度
( )12.对王安石均输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的配合 ②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 ③增加了政府收入④限制了富商大贾
对市场的操纵 ⑤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⑤
二.阅读下列材料: (20 分)
材料一“盖免役之法 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 得其人缓而行,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行
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临川先生文集·上五事札子》
材料二 臣 ( 司马光 ) 向上曹言:“教阅保甲,公私劈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民失业穷愁无告 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宜先变更。借令皇帝陛下独揽权纲,犹当早发号令。以解生民之急。 — ———《续资治通鉴长篇》卷
材料三及神宗朝,荆公秉政 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
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反矣。 ————《日知录·宋世风俗》
材料一、二争论的是什么问题 ?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5 分)
(2) 材料一、二都谈到要关心“民”的疾苦,对此你有何看法 ?(5 分)
材料二、三的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5 分 )
三则材料所谈问题的根本目的是否一致?说明理由。
14. 材料一 ( 熙宁五年三月丙午 ) 宋神宗诏曰:“天下商膺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阅 ( 即
减价出售 ) 失业。至于行辅稗贩,亦为取利,致多穷窘。宜出内藏库钱帛,选官于京师置市易务。”
材料二 中书奏“ 遇有客人物货出卖不行,愿买入者,许至 务中投卖,勾行人牙人与客人平其价。
据行人所要物数,先支官钱买之 以抵当物力多少,许令均分赊清,相度立一限或两限,逆纳价钱,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