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的“隐身术”.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乾隆帝的“隐身术” 桂立新 乾隆时期的缂丝题材丰富,用丝细匀,缂织紧密整齐、精巧牢固,画面以繁缛绮丽取胜,多为精品。现存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清乾隆时期织造的“缂丝无量寿尊佛像”,全长695厘米、宽345厘米,画芯长434厘米、宽279厘米,是国内缂丝作品中尺幅较大的一件。该作工艺精湛,上有35位着装不同、神态各异的人物,图案色彩多至百种以上,细部极为繁复工致,整体幅面阔大恢宏,堪称缂丝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 上世纪40年代,清华大学筹设艺术系时,《清华大学艺术史研究探源——从筹设艺术系到组建文物馆》一文中曾提到这幅缂丝佛像。1947年,社会学系教授吴泽霖委托北平振德兴行的掌柜刘仁政,从美国纽约代购“乾隆御用大织造佛像”两幅,如今清华大学只存其一,另一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被调拨至正在筹建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即现在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乾隆帝挚爱之物 北平振德兴行最初经营顾绣皮货生意,刘仁政从其父亲手中接管后,一是改坐商为出口,二是商品门类由原来的顾绣皮货发展为中国手工艺品。其经营的商品包括北平景泰蓝,景德镇工艺瓷器,扬州雕漆,江南织锦、抽纱,山东的补花、草编、草帽辫等,凡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都有涉及,充分发挥中国民间手工艺的优势,尽量打进欧美市场。 对刘仁政的相关介绍文章中有所提及:“有一次他非常得意地展示给朋友看自己刚收到的一大幅江南织锦‘西方极乐世界图,凭多年经营绣品的经验,他认为这幅织锦门幅的宽度和织做的精细程度都达到了珍品等级;再从历代收藏的印章等级等诸多因素分析,断定它是明代官府江南织锦局专门为皇室织做的贡品,应是故宫中流失的佛教宝物,能收购到这样罕见的国宝非常难得。他为防止刚从外国掠夺者那里买回的文物落到反动官僚的手中,决定捐赠给北平一所大学的博物馆,直到全国解放后此宝才被故宫博物院收藏。”这段描述在年代细节上与此件缂丝图有所出入,是否同指一事有待继续考证。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这幅缂丝佛像,最上方的挂轴部分布满精美繁复的花纹,并以梵文六字真言进行装饰。上部图案为右日左月,日月高照。日中有金鸡啼鸣,月中有玉兔捣药,这源于民间对日月的美好传说。日月中间有一朵蝙蝠形状的吉祥云,寓意“福气”。往下面看,第一层为天宫伎乐,彩云簇拥中,八位女首鸟身的天仙,分列左右各四位。她们张开背上的翅膀,舒展绸带,手捧供果,上下翻舞。天仙中间,有一个佛塔宝顶形状的华盖。第二层为主体的“三世佛”,在莲花座正中端坐的主尊为释迦牟尼佛。第三层为十八罗汉和四大天王,左右人数平分。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右边九个罗汉中有位头戴帽子者,似乎是个凡人。此君头戴笠帽、身披斗篷、双手合十、低头俯视,谦恭虔诚。这分明是一位居士的形象,与四周的罗汉穿戴大异其趣。而他的右上方有两枚阳文印章,上圆下方。圆印三横,正是乾卦,方印刻“隆”,巧妙合成天圆地方“乾隆”二字。这是乾隆帝将自己藏进了画中,成为十八罗汉中的一员。该画面上钤“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左右边角有“三希堂精鉴玺”“ 乾隆鉴赏”“ 秘殿珠林”“宜子孙”等乾隆帝的宝玺,可见乾隆帝本人深爱此物。整幅缂丝为蓝地镶边,纹饰为宝相花。由图案内容可知,此物应为皇室旧物。 清乾隆 缂丝无量寿尊佛像695厘米×345厘米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它们在异乡漂泊 如此巨幅的缂丝精品已属罕见,然而无独有偶,9月,“仁和万寿——乾隆诞辰三百年颐和园珍宝展”在宁波博物馆开展,这是颐和园文物20多年来首次走出大墙对外展出。其中最大的一件缂丝无量寿尊佛像,长707厘米、宽414厘米,属国家一级文物。5月18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的“园说——北京古典名园文物展”中,此作再度亮相。颐和园共有两幅缂丝无量寿尊佛图,一幅五尺以上有残破斑点,另一幅上边及两边有残,在首都博物馆展览的是其中品相保存较好的一幅。关于此两幅缂丝佛图的具体身世历史,最早可确定为民国时期的颐和园南迁文物,在1949年底北返至故宫。1950年5月16日召开初次文物分配会议,6月至8月进行文物清查。1951年1月4日召开颐和园北返文物分配委员会会议,两幅缂丝佛图于1月17日回归颐和园,并立即充实到殿堂陈列,在仁寿殿内南北墙壁悬挂。1966年7月30日,因安全原因撤出仁寿殿,入库保存。 再深入一步探寻,会发现类似的缂丝佛像还有三幅,原属圆明园珍品,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在程曾厚撰文并摄影的《雨果和圆明园》一书中,记录了在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中国馆里偶遇国宝的过程。因当时的西方人对此类文物缺乏了解,而将其作为装饰物裱贴于天花板上,如同教堂的天顶画,需抬头仰脖观看。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缂丝无量寿尊佛像”上,这位居士形象应为乾隆帝本人,其右上还有“乾”“隆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