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语文_《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23语文_《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4 / NUMPAGES4 《小石潭记》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诵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4.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分析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方法: 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段时间有位女教师写了一封被誉为史上最牛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于是毅然辞职。一时哗然,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请问同学们,你们有这样的愿望和冲动吗? 如果你有这样的机会去游历山水,请问你是怎样的心情? (请同学回答) 今天我一起来见识一位“怪人”,他见到美景既欢喜又忧伤,这其中到底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世界——《小石潭记》。 作家作品简介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韩柳”。他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柳宗元是一个“遍悟文体”的文学家 ,众体兼长,作品丰富,以散文成就最大,有《柳河东集》。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创作中最富艺术独创性的一部分,有《永州八记》等留存,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小石潭记》。 学生根据预习说说自己所了解到柳宗元。 老师简单总结:多媒体出示 三、整体感知 落实重点实虚词。 1、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 推荐学生朗读 纠正字音和节奏 (注意断句和读准字音) 2、根据课下注释学生自己疏通文意,记下难点。 3、师生共同解决难点,老师适当强调一些重点字、词、句。 翻译要求: 重点字词——准确 归纳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一些简单句式 解释下列句中黑体词的含义 (1)下见小潭(2)以其境过清(3)佁然不动 (4)心乐之(5)潭中鱼可百许(6)斗折蛇行 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全石以为底。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下列每组黑体的词用法和意义不同,请加以解释: 之:心乐之 乃记之而去 而:潭西南而望 乃记之而去 以: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四、细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仔细阅读课文循作者行踪看看文章依次写了哪些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上气氛 2、文中写了游鱼的哪三种姿态? (请用原文回答) 3、第二段文字通过描写游鱼,从侧面写出了什么?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分别写出了溪身和岸势的什么特点? 5.本文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来写?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6.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五、再读课文,体味作者情感 讨论: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学生讨论,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文章主题思想。) (老师展示课件。) 出示课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遍游永州山水,永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沙一石皆有情。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写下了有连续性的、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柳宗元的永州情结)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 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 如果我们要配乐朗读这篇文章,同学们建议用哪种风格的乐曲来配乐?忧伤的还是喜悦的?舒缓的还是激昂的? 为什么?结合文中内容说说理由。 “乐为心生”,乐声应该和作者的心情映照。 预设:用舒缓忧伤的乐曲配乐。 六、拓展: 千古文人山水梦,“仕 不 得 志” 便 寄 情 山 水。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绝)万径人踪灭。(灭)孤舟蓑笠翁,(笠)独钓寒江雪 (2)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七、结束语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他们在现实中透不过气来。于是,他们只有在大自然中来伸一伸他们要被压垮了的腰杆,在大自然中来深深地呼吸一口干净的空气。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石,他们寄情于阔大宁静清寒灵动之山水。他们在这片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归依,寻找心智的独一。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小石潭,来感受一下文人们那亦喜亦忧的情怀和难以言说的愁绪吧! (全班同学齐声配乐诵读课文,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