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体系)关于高潭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若干问题的调查.pdf

(培训体系)关于高潭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若干问题的调查.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培训体系)关于高潭镇农 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若 干问题的调查 关于高潭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若干问题的调查 2009 年秋农村行政管理专业丘影明 【内容摘要】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壹、高潭镇基本情况 高潭镇总面积 196 平方公里,辖 13 个村委会、1 个居委会,总户 数 3312 户,总人口 1.6 万人。山地面积 29 万亩,耕地面积 10427 亩。 根据关联数据预计我镇 2011 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 6938 万元,同比 增长 16% ;其中:农业产值4649 万元,同比增长 21% ;工业产值4556 万元,同比增长 13% ;固定资产投资2750 万元,同比增长 25% 。 二、高潭镇产业结构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 近几年,我镇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全镇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 重要工作来抓,着力推广农科实用技术,大力发展甜金针、李子、柑 榄菜、仙人茶、蜂蜜、粽子等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和肉牛、肉猪等养殖 业,形成了“壹村壹品”的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切实改变了农村传 统单壹的种养业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同时,充分发挥自 身资源优势,着力发展资源型工业。随着我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 合实力持续增强,2010 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达 250.53 亿元,全县产 业结构调整为 11.3 :50.5 :38.2 。顺利完成由“壹、三、二”向“二、 三、壹”的产业升级,同时,全县就业结构调整为 28.2 :43.6 : 28.2 ,表现出“壹减、二增、三平”的调整特点,于我县产业结构调 资优化的背景下,我镇经济发展和扩大再就业实现了良性互动。截止 2011 年 7 月我镇共有农村劳动力 6946 人,其中从事农业劳动力人数 达 1979 人,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为 4967 人,已转移 4921 人,待转 移农村劳动力 46 人。 从我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和数量情况来 见,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主要是以异地转移为主。从农村转移劳动 力的教育情况来见,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文化教育程度显著地比农村劳 动力的文化教育程度高。转移的劳动力中初中和初中之上的占很大比 例。 以此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具体 表当下:(1)转移程序变化,即由自发无序流动到政府和民间介入 的有序流动;(2)转移方式变化,即由 “离土不离乡”到 “离土又 离乡”,由 “季节工”变为 “长期工”;(3)转移空间变化,即和我 国开放格局壹致,由改革前沿到内陆,由大城市到中小城市;(4) 从业类型变化,即由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向技术密集型行业,但仍以粗 放型为主;(5)知识结构变化,即转移的劳动力文化层次呈现逐年 上扬的趋势,文盲半文盲逐渐减少;(6)性别结构变化,即从以男 性为主转变为男女平分秋色;(7)年龄结构变化,即由以中青年为 主向俩端发展,个别地方仍有青少年、老人外出打工现象;(8)收 入结构变化,即学历高低、有无技术和收入成正比。 三、高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于的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可谓利弊共存,对农业劳动力输出而言, 提高了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水平,增加了劳动者和劳动力输出 地的收入,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对城市和工业区输入地而言,因 流入的劳动力是壹种廉价的资源,降低了当地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的 工资成本,增强了产品竞争能力,增强了当地的资本积累能力,但却 仍存于壹些问题。 1.农业发展的滞后及不稳定。 农业发展的滞后及不稳定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 转移:首先,虽然国家近几年于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方面大 量投入资金完善各类基础措施,但这些措施于基层尤其是偏远山区却 因各种主客观因素无法全面落实,加上务农和务工和经商存于悬殊的 收入差异,降低了广大农民务农的兴趣,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已使 务农劳动力素质显著下降,于壹些经济发达地区和外出劳动力较多的 非发达地区,务农的已不再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 特别是壹些有文化技术水平的劳动力,长期外出打工,导致农村人才 严重流失,而留于家里的基本上是老、弱、妇、幼者,这对我国有些 地区的农业生产已经造成了许多不利影响,这种低素质的农业劳动力 难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其次,相当壹部分劳动力流出户往往私下和 接包户交易转包土地,必然造成转包期短,接包户对土地采取短期化、 掠夺式运营,不利于我镇形成农业生

文档评论(0)

qicaiy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