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布朗族文化产业微观解读.docx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布朗族文化产业微观解读 谢春波 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是近年来云南努力培育的新经济增长点。云南布朗族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以茶文化为代表的生态文化资源尤为突出。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立足点就是将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布朗族在将文化资源转化过程中既有成功的案例,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充分挖掘布朗族村寨独特的文化价值,生产有吸引力的文化产品来促进文化消费,带动布朗族村寨文化产业向更深、更广的维度发展。 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一直是云南之特色所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则是近年来云南努力培育的新经济增长点。当我们解读文化产业时,经常采取自上而下的宏观视角,而宏观政策落地到某个少数民族村寨,又是怎样的面貌?去年年底,笔者因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员会“布朗族传统生态文明调查、传承、展览与出版”项目,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西定乡章朗村与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芒景村等布朗族村寨调研。世代传承的古老生态智慧,能否与文化产业结合,向现代生态文明转型,造福于一方百姓?这是笔者在布朗村寨调查时经常思考的问题。这篇笔记,正是笔者观察几个布朗族村寨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之所见、所思。笔者希冀,这些微观层面上的观察、思考与建议,能为文化产业研究者、决策者与执行者提供另一视角。 布朗族与其文化资源 布朗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布朗族人口为119639人。从行政区划上看,他们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临沧市、普洱市和保山市等地,大理白族自治州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也有少量分布。①笔者选择的主要调查点章郎村和芒景村分别位于两个较大的布朗族聚居区。章朗村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勐海县共有布朗族30678人,是布朗族人口最多的县。芒景村位于普洱市澜沧县,该县布朗族人口为6500人。②两个寨子分属布朗族两个方言区:布朗和阿佤。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与景洪的大部分布朗族自称布朗,澜沧县的大部分布朗族自称阿佤、阿尔佤。③ 从地理范围看,布朗族主要分布在滇西南澜沧江和怒江中下游两侧低纬度高海拔的山区和半山区。“云南被称为植物王国,群山密布的西双版纳布朗族地区就是这个王国最核心的部分。”④ 布朗族村寨多分布在海拔1500米到2300米的山区和半山区,被热带和亚热带莽莽森林环抱。大多数布朗族既保持了万物有灵的原始信仰,也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同时,他们世代传承着朴素的生态智慧。这些是他们栖居的区域生态环境得以维持的重要原因。布朗族村寨周围大多林深叶茂,物种众多,如今已成为难得的生态宝库,而布朗族与自然互动的方式,已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此外,布朗族利用热带山地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中的天然茶树群落,在自然种群的基础上,驯化与种植茶树,创造了独特的森林茶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古茶园或古树茶园。森林茶园采取林下种植的方式,把茶树种在森林里,让它们和高大的乔木,中层的灌木,低矮的草类共生,形成一个息息相关,环环相扣的生态系统。茶园里除树龄达数百年的古茶树,能通过简单、环保的管理提供生态、优质的茶叶外,还有特意种植的其他林业作物,为布朗族群众提供木材、药材、食材。这祖祖辈辈传下的森林茶园是布朗族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杰出贡献。 以普洱市澜沧县景迈山、宁洱县的困鹿山和镇沅县的千家寨为核心区域的“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被原农业部列入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⑤普洱市政府启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11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古茶林和茶文化系统可谓布朗族最宝贵的文化资源。 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古老的生态智慧与独特的茶文化系统外,布朗族依然保留着传统的节庆活动与农耕仪式,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饮食习惯和历史悠久的歌舞传统。 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布朗族村寨每年都要庆祝与佛教密切相关的节日,包括关门节、开门节、桑衎新年节等;⑥此外,还有一些与传统农耕有关的仪式,如备耕——叫地魂、烧地——祭火神、播种——选妈妈地、薅地——叫谷魂、收获——吃新米等。 在传统节日庆典中,布朗族多着民族服饰。居住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一带的布朗族妇女,喜着圆领对襟的白布或粉蓝布短衫,双襟在胸前交叠后,再把双条带子在左腋下打个活扣,衣角两边各有一条飘带,随时可把短衫系紧。已婚的妇女喜欢穿黑布或青布短衫,内着鲜艳条纹的花布贴身夹衫,下身着两层筒裙,内层是白布裙,外层是黑底红色横条的花裙,下摆镶一道黑布或蓝布边。男子的装束,各地布朗族大体一致。上身穿黑布或青布圆领、长袖的对襟或大面斜襟,口袋内贴,下身着宽裤,肩挎挂包。老人头戴青布大包头。⑦每逢节日庆典,重大仪式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