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新起点-温耦州发展历史.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方新起点 ——第一次创业初步完成资本原始积累 走南闯北,拾遗补缺,小商品大市场——温州民谣 在中国的东南方, 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升起来了。 它不依 靠外资,也不依赖国家投资,靠开放政策和自己的双手,走 了一条 “自我投资,自我建设,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的路子, 把贫穷落后的农村建设成全国农村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 一,闯出了一条致富新路。成千上万的专家、学者、领导、 外商赶来考察,无不对温州农村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感到惊 愕。温州模式,为我国广大农村提供可资借鉴的典范。 一、“逼”与“放”出来的路 温州, 中国东海之滨的一颗绚丽的明珠。 它位于中国浙江 省东南部, 地处东经 119 度 4 分至 121 度 12 分,北纬 27 度 4 分至 28 度 38 分。 控山带海,利兼水陆“ ”,全市 11783 平 方公里,海岸线长达 355 公里,大小岛屿 150 多个,故称: 瓯居海中“ ”。温州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四季如春,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江南鱼米之乡,称之 温“ 和之州 ”。清朝诗人孙广图在 《忆江南 ·温州好》 一词中赞美: 温州好,别是一乾坤!宜雨宜晴天较远,不寒不燠气恒温,“ 山色异朝昏 ”。 温州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作为我国东南海疆的历史古城, 温州人历来被誉为心灵手巧,富于创新,擅长工艺、善于经 商。北宋以来温州就是著名的手工业城市,产业灿若群星。 北宋咸平二年(公元 999 年),温州己成为商业发达的中国 东南名镇,被朝廷辟为对外贸易口岸。当时,温州的农产品 为柑橘、蚕桑、茶叶、桐油、木材等都很丰富,陶瓷、造船、 造纸、雕刻、漆品、刺绣、制伞、皮鞋、绫、绢、绸等手工 业产品名闻全国。温州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商 品经济繁荣。 北宋绍圣二年 (公元 1095 年)温州知州杨蟠于 有诗描写温州的繁荣称: 一片繁荣海上头,“ 从来唤作小杭州 ”。 将温州和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美称的杭州来比拟, 有过: 夜“ 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升平日,犹生笙 歌彻晓闻 ”的繁荣,温州成为 大商海船辐辏之地“ ”。元、明、 清时,温州经济发展兴衰交替,相对停滞。抗战期间,温州 经济也曾一度出现畸形繁荣。江西、福建、湖南、四川等省 客商及采办军需物资人员汇集这里,温州港成为我国东南沿 海唯一的对外口岸, 1938 年港口吞吐量达 80 多万吨,比战 前的 1930 年增长了 2 倍多; 1940 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 2707 万元。同时,也出现了一批新兴工商企业和服务行业。 但好景不长,接踵而来温州三次沦陷,工商业纷纷倒闭,工 人大批失业,经济亏败惨重。 抗战胜利后到解放前夕, 温州工商业一撅不振, 加上恶性 通货膨胀的影响,整个温州处在动荡不安,风雨飘摇之中。 1949 年解放时,温州仅有小型私营工业企业、手工作坊 369 家,职工 5000 多人,现代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1949 年全地 区总人口 276.06 万人,工农业总产值只有 3.23 亿元,其中 农业总产值 2

文档评论(0)

171****91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