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从南戏到传奇.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南戏到传奇 南戏、传奇 (1190-1563)之区分: 文人对戏剧的参与,形成“文士戏剧” (“民间戏剧”) 1、戏剧演出由庙台到厅堂 2、家班豢养之风 3、传奇创作之风 4、魏良辅、梁辰鱼等改革“昆山腔”。 一 戏剧演出从庙台走向厅堂 1.中国戏剧三类剧场 庙台演出(1950年前) 厅堂演出(明中叶—1950) 戏园演出(←1400 1700→) 二 家班豢养之风 中国戏剧三类戏班 家庭戏班(明中叶前) 家班(家乐)(明中叶——清中叶) 职业戏班 (明中叶至今)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典出《论语·八佾》 八佾,宫廷乐舞制,八人一行为一佾,八佾 则是八八六十四人,六佾是四十八人,四佾 是三十二人。按照周礼制定的礼法要求,应 该是天子八佾,诸侯六,卿大夫四,士二。 季氏,即季孙氏,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三桓 之首。鲁昭公应用六佾,周朝天子可用八佾。 可是季氏却故意打破老规矩,偏要设置六十 四人的大型舞乐队。 张翰(1513-1595)《松窗梦语》有:“(吴 越)二三十年间,富贵家出金帛,指服饰器具, 列笙歌鼓吹,招致十馀人为队,搬演传奇。好 事者竞为淫丽之词,转相唱和。一郡城之内, 衣食于此者,不知几千人矣。人情以放荡为快, 世风以侈靡相高,虽逾制犯禁,不知忌也。” 三 文人对戏剧的参与 编剧 度曲 调教 吕天成《曲品》: 博观传奇,近时为盛。 大江左右,骚雅沸腾。吴浙之间,风流掩映。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则称:“近年士大夫享 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 留心声律,如太仓张工部新,吴江沈吏部璟, 无锡吴进士澄时,俱工度曲,每广坐命技,即 老优名倡,俱皇遽失措,真不减江东公谨。” 张岱《夜行船》 “过剑门” 南曲中妓,以串戏为韵事,性命以之。杨元、杨 能、顾眉生、李十、董白以戏名,属姚简叔期余 观剧。傒僮下午唱《西楼》,夜则自串。傒僮为 兴化大班,余旧伶马小卿、陆子云在焉,加意唱 七出,戏至更定,曲中大咤异。杨元走鬼房问小 卿曰:“今日戏,气色大异,何也?”小卿曰: “坐上坐者余主人。主人精赏鉴,延师课戏,童 手指千,傒僮到其家谓‘过剑门’,焉敢草 草!”……嗣后曲中戏,必以余为导师,余不至, 虽夜分不开台也。 四 魏良辅等改革“昆山腔” 沈宠绥(?-1645)《度曲须知》: 嘉隆间有豫章魏良辅者,流寓娄东鹿城之间。 生而审音,愤南曲之讹陋也,尽洗乖声,别 开堂奥,调用水磨,拍挨冷板。声则平上去 入之婉协,字则头腹尾音之毕匀。功深镕铸, 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腔曰 昆腔,曲名时曲。声场禀为曲圣,后世依为 鼻祖。盖自有良辅,而南词音理已极细密逞 妍矣! 余怀(1616-1696)《板桥杂记》 《寄畅园闻歌记》云: 南曲盖始于昆山魏良辅云。良辅初习北曲,绌于 北人王友山,退而镂心南曲,足迹不下楼十年。 当是时,南曲率平直无意致。良辅转喉押调,度 为新声,疾徐高下,清浊之数,一依本宫。取字 齿唇间,跌换巧掇,恒以深邈,助其凄唳。吴中 老曲师如袁髯、尤驼辈,皆瞠乎自以为不及也。 改革包括两方面: 1、改方言入唱为通语(官话)入唱 2、改 “随心令”式唱为 “依字声行腔” 魏良辅《南词引正》 《中州韵》词意高古,音韵精绝,诸词之纲领。 切不可取便苟简。 苏人惯多唇音:如冰、明、娉、清、亭类。松人 病齿音,如知、之、至、使之类;又多撮口字, 如朱、如、书、厨、徐、胥。此土音一时不能除 去,须平旦气清时渐改之。如改不去,与能歌者 讲之,自然化矣。殊方亦然。 魏良辅《南词引正》 五音以四声为主,但四声不得其宜,五音废矣。 平、上、去、入,务要端正。有上声字扭入平 声,去声唱作入声,皆做腔之故,宜速改之。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