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肌梗塞後的物理治療計劃
心肌梗塞後的物理治療計劃
第一階段之心臟復健(指病人住院期間的心理復健)
在心肌梗塞後的最初四天內沒有併發症的病人,可以在第七天出院,故現在的趨勢是只要病人穩定可盡早在7~10天內出院,因此無併發症的心肌梗塞患者其住院期間的復健工作可在發病後3~4天開始。
1.目的:
避免因臥床不活動造成的不利因素,如肌肉萎縮,靜脈血栓,心搏過速,端坐性低血壓。
藉由一個低強度漸進之有氧運動,建立起可以應付病人出院回家後自行料理日常生活的心肺功能耐力。
給予病人及家屬適當的教育及心理上的支持,並經由活動的設計以減少病人的焦慮,增強自信。
讓病人了解其身體對運動的反應,促使病人養成終身運動的習慣。
2.運動的禁忌症(也就是不能開始運動的狀況):
鬱血性心臟衰竭。
新近發生心肌梗塞或發現梗塞有擴大的趨勢。
不穩定的心絞痛。
休息時有二度以上的傳導阻斷或心房室嚴重之心律不整。如心室心搏過速,每分鐘超過10次的心室早期收縮,多發性心室早期收縮,或心室早期收縮發生在T波上。
嚴重的主動脈狹窄(25~50mmHg壓差以上)。
休息時血壓過高,如心縮壓在160mmHg以上,心舒壓在105mmHg以上,或休息時血壓過低,如心縮壓在80mmHg以下。
發燒超過100~102℉。
3.運動計劃:
只要病人情況穩定,可在加護病房就開始,如四肢運動、日常生活及功能活動、漸進的步行或騎固定式腳踏車。一般由5個重覆動作開始,每天加5次,當可連續做10~15次以後,可加1磅重量再從5次重覆動作開始。運動時應使病人數數或繼續交談,以避免運動時閉氣而造成血壓上升、心肌攝氧量增加的情形。
有下列情況發生時,應停止或減少病人的運動量:
病人心跳反應較休息時增加超過每分鐘20次。
病人血壓上升過劇,如收縮壓>180mmHg,舒張壓>110mmHg。
病人的血壓下跌超過10~15mmHg。
病人有暈眩、發紺、呼吸困難、意識混淆、步態不穩時。
因運動發生心絞痛,或ST下降或ST上升超過2mm。
二度以上的傳導阻斷或心房室嚴重之心律不整。
當病人需每天1~2次在物理治療師監聽下運動,如一切情況良好,病人可獨立再增加一些攝氧量較低的活動,並應參與有關缺血性心臟病的教育計劃(請參考附錄二之一、三)。
第二階段之心臟復健
病人出院後就開始心臟復健的第二期,早期約是心肌梗塞後的4~8週內,這時是延續第一期的運動,由限制多的、低量的訓練計劃,漸進為少限制、中量的訓練計劃,其訓練強度與第一期相同,也就是較站立時心跳數增加20次,一般運動量在3~5METs。後期則是指在症狀限制的極限運動測試(約在梗塞後6~8週從事)後,其訓練則依各個病人的運動測試做運動處方,主要目的在增進病人的運動耐力,為病人回到工作崗位做準備,病人通常在梗塞後8~12週回到工作崗位。一般說來5METs的最大攝氧量應可應付大日常生活活動;8METs則可應付多數的職業工作。
1.運動的型態:
以有氧的等張運動為佳,用到的肌肉組愈多愈好。因上下肢運動有其特異性(specificity),即以上肢訓練則在上肢的運動表現進步多,所以應包含上肢及下肢的運動。上肢的運動方式包括了上肢肌力器、划船器、柔軟操等,下肢的運動常見在步行機或腳踏車上運動(圖18-2),而游泳、跳繩用的肌肉群有上肢也有下肢的,為上下肢的運動,游泳對下肢運動機能不良者是很好的選擇,有較少的運動傷害,其能量消耗量與病人游泳技巧有很大關係。水中運動一樣可以增進病人的體能。運動訓練計劃常包含一些伸展運動,也可適度加上重量訓練,以增進病人身體對運動的適應力(fitness)。
2.運動計劃應包括暖身期、訓練期及緩和期:
暖身期:
a.目的:
增加工作肌肉群的血液循環,因而可加強對工作肌肉群氧氣的供應。
增加體溫,因而可減少肌肉的黏滯性,增加肌肉收縮的效率,也可減少肌肉拉傷等運動傷害。
沒有適度的暖身,因此心跳增加的速率會快過氧氣的供應速度,易增加心肌缺氧造成心絞痛或梗塞的機會。
b.強度:一般是訓練期強度的一半或最大攝氧量的40%。
c.時間:一般在5~10分鐘。
訓練期:
a.強度:
訓練有無效果,其強度是重要的因素,有幾個指標可協助訂定運動訓練的強度:
最大心跳數的70~85%為訓練心跳。
最大攝氧量的60~75%。
最高心跳數與休息時心跳的差(即心跳貯存量)的60~70再加上休息時的心跳數為訓練心跳數。
自覺用力係數11~15。
無氧性界限:在無氧性界限以下的強度運動,不會造成乳酸堆積,病人可長時間耐受。
通常病人在2~4週就可耐受較高的運動量,但心率仍維持不變,表示訓練已改善了病人的有氧運動能力。
b.時間:一般要引起中央的訓練效果,至少要15~20分鐘。
緩和運動期:
a.目的:
減少直立運動時滯留在下肢的靜脈血流量,平常若靜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