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舌尖上的中国 3》,要这样谈论食物才有意思
这两天,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3》开播,引起了
朋友圈里新一轮对美食的讨论热情。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这日常生活里要是少了吃,还真是缺了不少意思。刚刚结束
春节假期的大伙儿,是不是都长了一身膘?
吃,看起来简单,学问却大得很。于是,要谈论吃,也是一
件比看起来困难得多的事。 《舌尖 3》引起的争论大概正可以印证这一点,今天我们撇开片子带来的诸多争论,专注地跟大家聊一聊,那些把美食这件事儿聊得风生水起的作家们。
从张岱到袁枚,从曹雪芹到汪曾祺,从鲁迅到周作人 ...... 平
时写作风格各异的作家们,写起食物来,自然也有不同的风貌:有的雍容华贵,有的散淡平实。正如同美食本身的千姿百态,谈论美食的那些文字,也有着形态各异的模样。你印象中谁是谈论美食的好手?也欢迎你留言,跟这些前辈们一
样,写下你对美食的独特记忆。作者 | 宗城
谈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几天很多讨论,说《舌尖上的
中国 3》(后文简称 《舌 3》)“崩了”一。场美食盛宴, 成了“吐槽大会”。
网友们集体为《舌 3》挑刺,比如水盆羊肉、“花打四门”、药食同源、中医玄学化等情节,或是事实错误,或是故弄玄
虚,豆瓣上,《舌 3》的评分一路下跌, 堪比电影 《小时代》。
这诚然有情绪性打分的结果,但至少体现出网友对《舌 3》
的失望。《舌 3》并非一无是处,制作人的确有意推陈出新,但大而无当、 考究不严的文案, 的确有负于《舌尖上的中国》这块招牌。 《舌尖》系列的道路走偏,在第二部已初露端
倪。当任长箴把指挥棒交回给陈晓卿, 《舌 2》的调性开始转变,升价值的情节显得直白。比如第四集《家常》里的争议情节——陪求学的孩子留守上海的母亲,为孩子制作红烧肉。
但陈晓卿日夜与吃打交道,是个内行,所以《舌 2》尚属差强人意。
《舌尖 3》剧照截图
时光流转,第三部的狗尾续貂可以预见。 一方面,观众乏了,胃口比过去更刁;另一方面,导演走了,继承者不精饮食。
陈晓卿的离开让《舌尖 3》一度搁置,现任总导演刘鸿彦临时接过担子,花了 10 个月拍出 400 分钟的成片, 做工仓促,人手又面临诸多限制,做出来的东西,自然差些火候。
其实,谈吃不是一个容易的事,要雅俗共赏、深入浅出,通过文字就勾起读者的胃口,必须有对吃的了解和对文字的驾驭,否则就不入门道。在这方面,中国有一些文字大家,谈起吃来,妙笔生花,比纪录片还生动,他们对饮食的记录和品评,可供《舌尖》剧组借鉴。
怡情派 谈起作家中的吃货,许多人第一印象是汪曾祺。从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他发散到持以作羹的葵究竟是什么,
他发觉是冬苋菜, “叶片圆如猪耳,颜色正绿, 叶梗也是绿的”。又一次, 他谈起家乡高邮的鸭蛋, 引经据典: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
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一篇《端午的鸭蛋》 ,涉及风土、史料、文学、掌故、工艺。汪曾祺把吃谈成了学问,动情之处,每有考据。
《五味》作者 : 汪曾祺 副标题 : 汪曾祺谈吃散文 32 篇版本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年4月
汪曾祺的故乡高邮,本身就是一个养人味蕾的地方。高邮
是江左重镇,地处江淮,素有鱼米之乡的名号。按资料,京
杭大运河高邮段以东 16 个镇以种植水稻、小麦、棉花、油
菜为主,高邮湖以西 4 个乡镇以种植水稻、 小麦、油菜为主,
:
其中菱塘回族乡、天山镇分别兼种湖桑、茶叶。而高邮成网
的河渠、成片的荡滩里,轻易可见高邮鸭、扬州鹅的身影。
银、鲤、青、草、白、鳝鱼和蟹、虾等也游弋于此。汪曾祺
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耳濡目染,自然乐于谈吃。 顺着
汪曾祺,你能缕出一条士大夫谈吃之路。饱暖思淫欲,诗书可怡情,饱读诗书又不愁吃喝的士大夫阶层喜欢谈吃,从张季鹰到苏东坡,从张岱到袁枚,汪曾祺谈高邮咸鸭蛋,就引用了袁枚的《随园食单》 。此书若在今天,就是一本才子佳人的美食清单。袁枚寄情天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全书共十四单,曰须知单、戒单、海
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据考证至少记述了 326 种南北菜肴饭点。但袁枚谈吃食,容易雕饰过度, 玩弄文字游戏, 汪曾祺曾借金冬心之口道:“又想起袁子才,想起他的《随园食单》 ,觉得他把几味家常鱼肉说得天花乱坠,真是寒乞相。”
《随园食单》作者 : 袁枚 版本 :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 年
相比之下,汪曾祺更推崇张岱。“浙中清馋,无过张岱,白下
老餮,端让随园”就是他的评语。 张岱是明末隐士, 你也许不熟识他,但想必读过《湖心亭看雪》 ,那就是他的作品。张岱对吃很自信,他说:“越中清馋,莫过于余。”就是说,越中这个地方,没人比我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