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县嵩口古镇古民居建筑群的美学特征.docxVIP

永泰县嵩口古镇古民居建筑群的美学特征.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泰县嵩口古镇古民居建筑群的美学特征 古民居建筑是地域性建筑美学文化存在的一种特有形式,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独具特色的物化表现形式,更在于其所蕴藏的文化意蕴。嵩口古镇位于永泰县西南部地区,闽江下游最大支流大樟溪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古镇水陆交通便利,其东西南北方向各与闽清县、德化县、仙游县和尤溪县交界,是闽中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交通枢纽。目前古镇拥有100余座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除此之外,还有直街、横街、米粉街、关帝庙街、大埕街等古街,两侧的古铺同样保留着传统的明清建筑风格。嵩口古镇的民居建筑群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已逐步形成了和谐共生的生态美、崇文善学的人文美、匠心独具的艺术美三大美学特征。 一、和谐共生的生态美 嵩口古镇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对当地民居建筑营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形成了和谐共生的生态美。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的剖析,提炼出地方民居建筑内在的美学特征,进而多层面解读嵩口古镇古民居建筑群的美学文化。 (一)地理环境的影响 嵩口古镇隶属福州市永泰县,东临闽清,北接尤溪,西毗德化,南依仙游,位于大樟溪和长庆溪汇流处。古镇境内山峦起伏,峰谷相间,地势险峻,四面均被山峰包围,其中南面的东湖尖海拔约1681米,是永泰县的最高峰,因此嵩口古镇自古便被称为永泰的南大門。古镇的古民居建筑,因置于群山之中,就地取材,故多以土木结构形成的院落空间为主。每个民居建筑群通常是由若干不同形态的单元建筑物组成,各个单元空间依据相应的功能特点进行有序排列,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下坂厝,清乾隆年间建成,系土木结构,建筑面积5080平方米,200多个房间,大八扇厝,每扇夹墙有火墙相隔,建有大厅、下落厅、横厅、书斋、内外埕、雨水井、后花园等。 同时因为嵩口古镇自古以来便是周边地区的交通枢纽,自然成为盗匪觊觎之地。在这种环境下,庄寨建筑文化应运而生,它具有居住和防御双功能,万安堡便是其中之一。高高的土墙,方正的土堡,寨门一关,就是一个安全的小世界。万安堡取名有“万世平安”之意,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古堡建筑,外墙地基用硕大的大樟溪鹅卵石垒就,地基之上用黄土墙夯筑,高约5米,斑驳的墙体上密布哨眼和枪眼。 还有就是位于月洲村虎头山脚下的宁远庄,同样也是庄寨形式建筑。宁远庄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耗时5年建好。青石门额上刻着“宁远庄”三字。庄寨面宽55米,纵深45米,加上门前空埕地和右侧的花园用地,总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正座有120个房间。 (二)气候因素的影响 嵩口古镇地处北纬25度48分,东经118度35分,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由2009-20XX永泰县月平均气温统计得知,该地年平均温度20℃,冬暖夏凉,宜人居住。在自然气候因素的影响下,该地域古民居建筑形成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因降水量充沛,在披榭伸入正厅檐下的部分有座L形的矮墙头(又称截水墙),以防止雨水沿着披榭的屋顶溅入正厅;二是古镇的气候春秋不显,夏冬分明,且十分潮湿,故在民居建筑营造时会考虑到夏季遮阳、冬季保暖和自然通风的问题。运用天井空间“以无作有”的方式介入,让民居室内外空间取得联系,利用周围出檐遮挡日照暴晒,形成一定的温度差,犹如天然排气扇般将室内湿气抽去。 从古至今,气候因素对民居建筑营造的影响是直接性,所以才会用“南尖北平”“南敞北封”来形容我国南北民居建筑的差异性。 二、崇文善学的人文美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文化活动或现象,嵩口古镇古民居建筑群的人文美实质上是地域文化精神在建筑领域的物化表现形式。当地居民通过建筑造型、空间布局和装饰手法等方式反映地域人文特色,表现出民居建筑的文化精神和美学特征。 (一)诗礼传家的传统 文化的延续有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和进步,而建筑作为一种独特的美学物化表现形式,是每个时代的反映。嵩口古镇历来有“文章华国,诗礼传家”的传统,历史上出过不少文人雅士,例如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张元干。古镇的古民居建筑折射着旧时的科举文化制度,无论是自然简朴的建筑风格,还是翘檐青瓦、雕栏画壁,都蕴含着文人雅士所特有的闲适恬淡、吟风弄月之气质。隐藏在山水之间的古民居建筑群,形成了“文质彬彬”又充满田园野趣的乡村景象 。 从宋代至清末民初,嵩口古镇因地利之便,又受邻近尤溪、将乐等地闽学的影响,成为了宋明理学重要传承地,典型遗存众多。嵩口述善堂保留北宋张载理学(横渠关学)雕刻集句:“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鲜;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下坂厝的墙上也有类似对句:“希贤希圣希天此等地位岂让他人做去,立言立功立德这般事业还须自己担当。” (二)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