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三个小滑稽.docx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80年代三个小滑稽 上海人民滑稽剧团成立之前,艺术大师笑嘻嘻费尽心血,日夜操劳,忙进忙出,忙碌数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有红花,没绿叶,戏演不了。招学员,远水救不了近火。怎么办?他不愧为老“大公”老团长,灵机一动,独辟蹊径,找出新路,吸收群众文艺积极分子。他与杨华生两人一起东奔西走,四处观摩业余演出,当侦探。功夫不负有心人,慧眼识宝,终于觅得了佼佼者王汝刚、林锡彪、王津波等六个年轻人。进了团,一个个生龙活虎,朝气蓬勃。上了台,一个个初露锋芒,崭露头角。经过老滑稽训导,入了门,又一个个成为后起之秀,走红上海滩。 我本越坛艺人,进厂十年,调令一来,成了新兵。改天换地,相遇小滑稽。一来二去,有了鲜为人知的故事。故事多多,其中三个。 台上做戏妙,台下做人好 第一个进团的是王汝刚。开山门演出《七十二家房客》小皮匠、《苏州两公差》小警官、《糊涂爷娘》小宝。一一亮相,以“三小”名扬四方,竖起一块牌子,站稳脚跟。不仅台上戏做得妙,而且台下人做得好。在和他的来往中,我深有体会。 他厂里是“厂医”,进团是“团医”。有人不舒服,他跑来跑去忙个不停。对老艺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对其他职工亦是如此。记得第一次赴苏北演出,我体弱多病,水土不服,卧在床上。他一次次测温度,量血压,送药送水,关怀备至,我很感动。 还有团里伴奏员小曹身患重症,王汝刚夜里演出,白天不辞辛劳一趟趟跑医院,找医生,问寒问暖,胜似亲人。小曹临终前对我说了一句话,王汝刚真好!泪水横流的肺腑之言让我感动。 热心人王汝刚在团里是出了名的。为了观众需要,有时团里分两队,一队去外地演出。有一次不巧发工资,他一家家把钱送到家属手里。这件事我丈母娘一直惦记着,只要电视台一出现王汝刚,她就会说,王汝刚阿拉屋里来过!还有一件事,团里无人晓得,只有我知道,使我始终难忘。 我家九平方米斗室,女儿渐渐大了,生活十分不便。上海寸金之地,地小借天,搭个阁楼。老城厢家家户户有阁楼,都是“七十二家房客”。说搭阁楼,谈何容易?一来房管所决不会同意,二来自己搭最大问题:哪里去弄木材?木材行有的是木材,没有房管所证明,此路不通!我向团领导诉说困难,领导虽同情而无能为力,爱莫能助。正在我愁眉百结时,王汝刚突然一把将我拉出门外,笑眯眯地对我说,我有办法解除你烦恼。我知道他路道粗又是热心人,急切想曉得啥办法。他有个同学在南市木材行做经理,这事定能办成!他随即写了便条。我顿时笑眉心乐,乐不可支!回家告诉妻子,拉手同乐。 南市木材行新开河附近,离我家几步路。我一进去递上纸条,年轻的女经理二话不说,问我要多少,我说九平方米一阁楼,不费吹灰之力弄到了木材。妻子厂里工人做了铁架子,铺就地板,上了红漆打了蜡,光亮如镜,成了老城厢第一阁楼!一眨眼我变成两室户,上房下厅,舒服多了。我万分感激王汝刚,他解决了我天大困难。几年后,我乔迁浦东,阁楼消失了,所在地变成古城公园,但我心中的阁楼永不消失。 王汝刚继承了老一辈的艺术,还传承了老“大公”的优良传统,“人人创作,个个动手”。一日,他特地跑来找我讲了一个小故事,很适合写滑稽小戏。他的意图我领会,也正合我意。我乐意和他合作。他是个“三强”之人,记忆力强,模仿力强,表达力强。在苏北演出《敲一记》,白天走街串巷,近距离接触当地人学方言,三句话一说,对方的语音就学到手,夜里就在台上派用场。现在他的表达力感染了我,故事牢牢记住。开了一个夜车,我俩第一次合作,一帆风顺,小戏《虚假的爱》一上台,成功了! 我爱看王汝刚的戏。他演戏轻松、自然、放得开。团里创作排演第一个戏《敲一记》,王汝刚和林锡彪也是第一次离开老滑稽独挑大梁,一个机智聪明,一个憨厚老实,两人性格各异,又是第一次自己创造的成功人物。12年后,他俩双双成了国家一级演员。 王汝刚得了白玉兰戏剧奖,又被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还任上海曲艺家协会主席等数职,工作繁忙,他依旧是有求必应,乐于助人。迎世博会时,周家渡街道要出一本书,我写了一篇文章涉及王汝刚,编辑要求我提供一张与他的合影。我四处打电话找他,找了两天未找到,我又打电话到他家,他正好在家。我不好意思地说出了我的要求。听说为世博会出书,他一口答应。第二天约我去艺海剧场。这几天,他正在紧张地与“上滑”封闭式联合排戏,我和女婿背了照相机到达目的地,他早已细心地安排好了拍照地方。 王汝刚为我做了好多事,感恩万千,我曾写了一篇小小说,两篇小散文,以表达我心声!这次写了他和我的故事,又一次表达我心声! 亦师灵犀通,亦友情意重 第二个进团是林锡彪。打炮戏《糊涂爷娘》,顶替沈一乐一角,演得毫不逊色。笑嘻嘻十分满意,他看中他身上有沈一乐影子,长相娃娃脸,体型又相似。沈一乐,老“大公”之“杨、张、笑、沈”,

文档评论(0)

y31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