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第一节 茶与诗画 卢仝“七碗茶歌”对日本茶道的影响.docxVIP

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第一节 茶与诗画 卢仝“七碗茶歌”对日本茶道的影响.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仙卢仝《七碗茶歌》对日本“煎茶道”的影响 武夷茶韵 百家号11-0911:36 吴斌 唐朝中期的著名诗人卢仝,创作的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其中的一段为: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这七碗茶,在卢仝喷涌而出的文思下,凝聚成了茶诗的一座无可逾越的巅峰,以至于后人基本都不用诗歌的原题《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而简洁干脆地称之为《七碗茶歌》,卢仝因此也荣登了“茶仙”的宝座。 如此灵动轻扬,酣畅淋漓的《七碗茶歌》,广为传诵那是理所当然。它不仅在国内,就是在世界各地,也都被广泛地传播。特别是在日本,卢仝以及他的《七碗茶歌》,被推到了“煎茶道”始祖的高度。日本江户时期的得道高僧,“煎茶道”的创始人高游外(1675-1763),自号“卖茶翁”,自封是“卢仝正流兼达摩宗第四十五代传人”。其施茶之处取名为“通仙亭”,高高地挂着写有“清风旗”字样的茶幌。他在《梅山种茶谱略》一书中写道:“茶种于神农,至唐陆羽著经,卢仝作歌,遍布海内外,而后风骚之士吟诗作赋之时无不品茶”。将卢仝与茶圣陆羽、农耕始祖神农并列一谈。 武夷茶山下九曲溪流中的野生鱼 日本茶道协会会长仓泽行洋先生,在其所著《卢仝茶歌与日本茶道》一文中,深情地说:“日本茶人对茶室气氛的如此营造,是受到卢仝饮茶的影响。我和很多日本人一样,十分尊崇卢仝,喜爱他的茶诗。我的茶室就挂着一幅我姑父抄写的《七碗茶歌》”。 在日本煎茶道各种流派当中,受卢仝影响最大的要数小川流了。小川流的传人小川后乐先生,对卢仝是极为崇拜。他在回忆自己年轻的时候,学习茶道的经历时说:“我学习煎茶道大概是在十七八岁的时候,最初的学习内容是七句茶歌,把七只茶碗按顺序放好,每只茶碗上分别写着‘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并将它的顺序背下来”。在其著作《玉川子其人》一文中,小川后乐概括了两句话,一句是:“在日本,人们把卢仝看作是煎茶的始祖。“另一句是:”煎茶精神的主干就是,唐代玉川子卢仝的清风茶。” 在1941年,日军占领济源期间,对济源周围的乡村进行了大规模惨无人道的扫荡。一天,当一队日军扫荡到思礼村前时,带队的日本军官对竖立于村头的石碑产生了兴趣,因为看不怎么懂,忙叫过翻译官来询问,当得知这块碑上书写的是“卢仝故里”后,立即整肃军服、军帽,恭恭敬敬地对着石碑鞠了三个躬,然后带着鬼子兵绕村而过。卢仝故里思礼村,因此避免了一场横祸。我们明确地知道,这位带队日本军官的做法,只是残暴的入侵者,偶尔的假斯文、假儒雅。但由此愈加衬托出,卢仝的《七碗茶歌》,以及中华民族茶文化的强大力量,竟能在千年之后,兵不血刃地使侵略者躬身而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