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铁工程竖井及横通道施工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1.1地形、地貌
浑南大道站至理工大学站区间位于沈阳市浑南新区,地貌
上属于浑河冲洪积扇,地势平坦,地势由东向西缓慢倾斜。场
地地面高程介于 47.21m~49.56m 之间。地面高差 2.45m。地貌
类型为浑河高漫滩及古河道。竖井及横通道场区地面标高约
48.0m。
1.2工程地质
沈阳市的第四纪地层相对较厚,其下基岩为前震旦系混合花岗岩体。本场地地基土自上而下依次描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层( Q 4m l )
-0-0 杂填土:黑褐色、褐色,松散~中密,稍湿。主要由路面、碎石、粘性土及建筑垃圾组成,局部为素填土、耕土。
2、第四系全新统浑河新扇冲积层( Q 4 2 al )
1)③ -1-0 粉质粘土:黄褐色、灰褐色,可塑,局部软塑,稍湿~湿。局部为粉土、淤泥质土。含氧化铁、锰结核。
2)③ -3-0 中粗砂:黄褐色、褐色,稍密~中密,湿。
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混粒结构,含少量粘性土。
3、第四系全新统浑河新扇冲积层(Q 4
1
al pl )
( 1)④ -4-0 砾砂:黄褐色,中密~密实
,局部为稍密状
态,饱和,矿物成分以石英、 长石为主, 混粒结构, 大于 2mm
颗粒占总质量的 25~45%,最大粒径 80mm。
2)④ -5-0 圆砾:黄褐色,中密~密实,饱和。母岩成分不一,以砂岩、花岗岩为主,磨圆度较好,呈亚圆形,含
大于 2mm 砾石占总质量的 50~60%,一般粒径 2~20mm ,最大粒径 90mm,填充物为中、粗砂及少量粘性土,局部粘
性土含量偏高。
4、第四系上更新统浑河老扇冲积层( Q 3 al pl )
1)⑤ -5-0 圆砾:黄褐色, 密实,饱和。母岩成分不一,以砂岩、花岗岩为主,级配良好,磨圆度较好,亚圆形。大
于 2mm 砾石占总质量的 50~ 55%,一般粒径 2~ 20mm,最大粒径 85mm,填充物为中、粗砂及少量粘性土,局部粘性
土含量偏高。
2)⑤ -5-4 砾砂:黄褐色,密实,饱和,矿物成分以石
英、长石为主,混粒结构,级配良好。粘粒含量约 10%,最大粒径 40mm,含粘性土约 105。
3)⑤ -5-0 圆砾:黄褐色, 密实,饱和。母岩成分不一,以砂岩、花岗岩为主,级配良好,磨圆度较好,亚圆形。大
于 2mm 砾石占总质量的 50~ 55%,一般粒径 2~ 20mm,最大粒径 85mm,填充物为中、粗砂及少量粘性土,局部粘性
土含量偏高。
场地①杂填土、③ -1粉质粘土、③ -2粉细砂为中软土,
其它土层为中硬土, 场地类别为Ⅱ类。 场地为抗震一般地段。场地土可挖性分级为Ⅰ ~Ⅲ级,围岩分类为Ⅴ ~Ⅵ级,围岩综合分级为Ⅵ级。
勘察场地 20m深度范围内存在饱和砂土层,勘察场地的饱和砂土在设计烈度为 7度时为不液化土层,本场地为非液化场地。
1.3水文地质
1、气象状况
沈阳市属北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性气候,同时受海洋、大
陆性气候控制。其特征是冬季漫长寒冷,春季干燥多风,夏
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春秋季短,冬夏季长。
从搜集到的以往历年气象资料看,沈阳历年平均气温为
7~8
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
38.3 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
-31.1
摄氏度。每年
11 月中旬开始封冻,翌年
3 月份解冻。标准
冻结深度为
1.2m,最大冻结深度为
1.48m。
降水量:沈阳历年降水天数为
106 天,多集中在
6~9
月
份,年平均降水量为
720mm 。
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为 1420mm ,每年 4~9 月份蒸发
量最大,占全年的 67.4%。
最大风速 12~15m/min ,主导风向 WN 。最大风压 0.55KN/
㎡,最大雪压 0.5KN/ ㎡。
由于近年来全球气候的变化,沈阳地区的气候也有所变
化。
2、地下水埋藏情况及补给、排泄、径流条件
沈阳市区在地貌上属浑河冲洪积扇,主要含水层位于冲
洪积扇上部,岩性以砾砂、圆砾为主。冲洪积扇首部(市区
东部)颗粒较大,向西沉积颗粒逐渐变细,至市区西部(冲
洪积扇尾部)含水层中粘性土夹层逐渐增多,含水层由单层
结构渐变为双层结构、多层结构。
本区间位于冲洪积扇中部,沉积的地层颗粒粗,分布连
续,局部地段上覆粘性土层。
本区间范围内的地下水赋存于圆砾、砾砂等土层中,按
埋藏条件划分,属第四系孔隙潜水。稳定水位埋深约为
14.00m~16.60m ,相当于水位标高 31.40m~34.00m,含水层厚
度约 21.0m。
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浑河侧向补给及大气降水垂直
入渗补给。主要排泄方式为径流排泄和地下水的人工开采。
地下水流向总的方向是由东向西。但由于受人工开采地下水
的影响,局部地下水流向会有所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