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词句难点 一个意动用法: 两个借代: 同义词(一义多词) 异: 对……感到诧异。 黄发垂髫 老人 小孩 沿着:缘溪行/便扶向路 都:悉如其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咸来问讯/皆叹惋 请: 便要还家——延至其家 说: 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就: 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 “然”字是个语缀性的词 与现代汉语的“地”相当,作“……的样子”讲(有时可不翻译)。 如本文中: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俨然”——整整齐齐的样子。 “怡然”——高兴、满足的样子。 “欣然”——欣喜、乐意的样子。 第二课时 文章结构 本文按时间先后叙事,以 为线索,请同学们把课文分为五部分: 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 文章结构: 寻而未得 发现桃花林 进入桃花源 访问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 以渔人行踪为线索 课文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研读课文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1.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林的? 2.这是一片怎样的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增添了一种神秘感 风景优美 1.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说明了什么? 2.进入桃花源后,看到了什么?(所见) 环境优美宁静 人民生活和平安乐幸福 曲折 隐蔽 幽深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在与桃花源人的交往中,哪些语句写出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所历)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民风淳朴) 1.桃花源中人见到这样一个不速之客,有何反应? 2.桃花源中人来此绝境的原因是什么? 3.哪些语句说明了他们与世隔绝的久远? 4.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5.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 6、为什么村里人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7.“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这两句表现了桃花源人什么样? 乃大惊 避秦时乱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因为当时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为桃花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 为桃花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不希望别人来破坏桃花源和平幸福的生活 热情好客 民风淳朴 人与人之间融洽友好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村人问:“今是何世?” 渔人答:“今是晋。” 村人问:“秦之后即晋乎?” 渔人答:“否,秦之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为晋。” 渔人在临行前,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体现了桃花源中人什么心理? 厌恶战争、不愿与世俗交往、受到干扰的心理 1、渔人离开桃花源“处处志之”,目的是想今后再访,可人们再去寻找时却“遂迷”“未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呢? 2、文章最后提到“南阳刘子骥”有何用意? 再寻桃花源,寻而未得 题 解 一般来说,“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面的小序,诗和序的内容是一致的,序又可以看成是对诗的说明。序用客观记叙的方法,有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诗则直接表达作者对桃花源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和议论。 《桃花源记》的主体本是“诗”,而“记”仅是诗的一个序言,一个注脚,所以原题是《桃花源诗并记》。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所以它不但可以独立成篇,而且比“诗”流传更为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后来就有人索性将标题写为《桃花源记并诗》, “喧宾夺主”了。 桃 花 源 记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人 ,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 又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都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uxing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