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慈焕的秘史趣闻
:
清兵入关后,各地明皇室上层人物被诛杀尽净,只有崇祯之子朱慈焕侥幸活了下来,并且活到了70多岁,才被凌迟处死。明朝灭亡那年,朱慈焕刚刚12岁,开始乱世飘零。他乞讨到了一户王姓乡绅家。王乡绅得知其身份,冒着风险收留他,给他改名王士元,让他与自己儿子一起读书。5年后,王乡绅病故,朱慈焕流浪到江南当了和尚。浙江余姚一位胡乡绅见其气质不俗又满腹诗书,劝他还俗并把女儿嫁给了他。
结婚后,朱慈焕以教书为业。他一生小心翼翼,安分守法,一听风声紧就赶紧带着一大家子逃亡,几十年间流动于大江南北,历尽艰辛。到朱慈焕晚年,康熙6次拜谒明皇陵,还向大臣表示要查访一个明皇室后裔,用以管理明孝陵。朱慈焕认为自己这辈子可以善终了。
不料,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大祸发生。这一年四月,他正和东家在书房下棋,突然闯入一队官兵,将他锁拿。因为他几年前一次酒后向一位老友透露了“秘密”,浙江东部有一位志在反清复明的念一和尚听说后,就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打起了朱慈焕的旗号,在大岚山起事。朱慈焕闻讯大惊,立刻带着一个儿子由浙江逃到山东,没想到两年之后还是被抓了。审讯结果证明他是清白的。审问官员将审问结果上报给康熙。事实证明,康熙皇帝所说的“查访明朝后裔”,其实是叶公好龙。皇帝发下来的谕旨:朱三即王士元,著凌迟处死。
朱慈焕的简介:
明崇祯帝共生七子,其中二、六、七子早殇,只剩下长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五子朱慈焕。朱慈焕因与四哥同父同母朱慈炤同岁,所以人们习惯把他称作“朱三太子”。
朱慈焕崇祯六年1633年出生,后封永王。甲申之变时,年十二,仓皇出奔,流离颠沛。在大顺军中与两个哥哥失散之后,与一位姓毛的将领逃到了河南,种了一年地。后因为清政府清查“流贼”,姓毛的逃走,他只能一个人流浪。十三岁到凤阳,遇到一位姓王的前明老给事中,细询根由,执手悲泣,乃留在王家,改姓“王”,名士元。年十九时,王家突遭变故,慈焕再度流亡江湖。至一佛寺中削发为僧,偷生度日。 后又往浙中,结识一个姓胡的余姚人,亦明官员后裔,后两人谈经论文后,胡颇钦佩他的才学,劝他还俗,并将女儿嫁给她。从此朱慈焕以余姚王士元为名靠教私塾为生。
康熙四十四年,在宁波认识秀才张月怀,后来别人亦称他张老先生。 不久,发现张行事不安分,便带家属居湖州长兴县。 后风声吃紧,宁波、镇海都“一步一步挨查”。 闻得事发,妻女六人,均上吊自尽,三子一孙,被捕收。朱慈焕躲避流亡。康熙四十七年,官府逮捕康熙四十五年在大岚山起事的浙东和尚张念一,并从其口中得悉慈焕的行踪。四月,在山东汶上县躲避两年多的朱慈焕被捕,押解京师受审。
康熙四十七年时,朱慈焕已达七十五岁高龄。并且组成了有一妻一妾,六子三女一个孙子的大家庭。他对于自己的身世一直守口如瓶,但作为明朝皇室的嫡系子孙,他最终也没能摆脱那高人一等的意识,他按皇家的传统,在为所有的儿子取名时以“和”字排辈,最后一字都为带有土部的怪字。这些举动逐渐为人们所注意,一位念一和尚在浙东起义时便打着他的旗号,终于使这位隐藏了几十年的前明龙种遭到了灭顶之灾。
经浙江遭审问时,官府问他:“朝廷待汝不薄,何为谋反呢?” 答:“数十年来,改易姓名,只是为了避祸。清廷有三大恩于前朝,吾感戴不忘,何尝谋反?” 官府问:“什么三大恩?”答:“今上诛流贼,与我家报仇,一也。凡我先朝子孙,从不杀害,二也。 朱家祖宗坟墓,今上躬行祭奠,三也。”“吾今年七十五岁,血气已衰,鬓发皆白,乃不作反于三藩叛乱之时,而反于清宁无事之日乎?且所谓谋反者,必占据城池,积草屯粮,招买军马,打造军器,吾曾有一此乎?”
九月,康熙朝五位大学士在审讯后结案由张廷玉书上奏称:“王士元自认崇祯第四子,查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四年身故,又遵旨传唤明代老太监,俱不认识。王士元明系假冒,其父子俱应凌迟处死。”
崇祯的第四子根本没有在崇祯14年死去,这是明末清初各式各样的史籍中有明确记载的。而明朝亡国六十余年,就算有当年的小太监还留在清宫,那最小也要七十多岁,怎能根据童年的模样来辨认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的相貌?可惜,杀机已现,断难挽回,这些连康熙自己都骗不了的证据就把“王老先生”朱慈焕全家送上了黄泉路,朱慈焕凌迟处死,所有子孙除死于狱中的,全部斩立决。虽然朱慈焕已到了风烛残年,并且并无叛逆之心,但最终康熙帝以其“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朱之父子不可宥。”将朱慈焕及其子嗣彻底肃杀。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