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怀宁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线上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doc

安庆市怀宁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线上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怀宁二中线上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66分) 1. 古代中国的农耕技术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下列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A. 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B. 土地私有制确立 C. 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 播种方式的变革 【答案】A 【解析】 【详解】四幅图片中的内容均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业翻土工具,所以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应该是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故A项正确;铁制农具的使用,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具的改进,故C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翻土工具的改进,故D项排除。 2. 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A. 自给自足 B. 精耕细作 C. 男耕女织 D. 家庭经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分析材料“杈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可知,材料体现了农民从事多种多样的农业劳动,反映的是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A、C、D都与材料无关,所以应选B。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古代农业的特点 3. 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表明这一时期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私营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C. 官府控制民窑生产 D. 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能够说明此时民窑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并获得了官窑的认可,这是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民窑为适应市场扩大的需要而发展的结果,故选B。A项是在鸦片战争后出现的现象;C项材料无法体现;D项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是雇佣关系,材料也无法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私营手工业 4. 乾隆《震泽县志》载:“(农村)无产者赴逐雇情(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曰忙工。”这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 A. 存在农业雇佣关系 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 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材料“计岁而受值者” 、“计时而受值者”说明农村存在农业雇佣关系,因此A项正确;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于鸦片战争后,排除 B;题干无法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排除;D 错在“根本” 两字,过于绝对。 5. 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集”,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A. 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 B. 农民反封建斗争水平提高 C. 农民能够支配自己全部的劳动产品 D. 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材料 “朝登垅亩,夕贸市集”“ 上米 贸银”说明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故D项正确;材料中未反映雇佣劳动关系,排除A项;反封建斗争也未提及,排除B项;当时农民需要缴纳赋税,并未能支配自己的全部劳动产品,故C项错误。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6. 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材料表明 A. 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B. 明成祖担心向外商征税会侵害外商所在国利益 C. 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 D. 朝贡贸易追求未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材料“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大意是说:现在外国商人仰慕我明王朝从很远地方赶来,如果向他们征税,得到很少,却失了我们的体面。反映明成祖认为明朝的纲常文德重于经济利益,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故选A项,B、C、D说法不符合材料,排除。? 7. 唐代有这样一个案例,甲于乡里率家属籍贯名田,乙告甲是贾人,犯令没人田。甲诉云:无市籍,不伏。这表明 A. 均田制是加强专制的主要手段 B. 土地兼并得到有效控制 C. 商人的社会认可度明显比较低 D. 租佃关系得以迅速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乙告甲是贾人,犯令没人田”“甲诉云:无市籍,不伏”可知,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市籍制度),商人的社会地位与认可度比较低,故选C;均田制是为了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