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A)-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docVIP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A)-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A)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叱咄(duō) 缊袍(yùn) 豆羹(gēn) B.缟素(gǎo)怫然(fú)休祲(qīn) C.嗜学(shì) 媵人(téng)皲裂(jūn) D.耄老(mào) 麾下(huī) 貂裘(qiú)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同“向”,先前,从前 B.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交换 C.长跪而谢之日 谢:感谢 D.父母为有裘葛之遗 遗:给予,赠送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他语无伦次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B.我的爷爷是一位德隆望尊的革命老人,我非常敬佩他。 C.受到表扬不应趾高气扬,受到批评也不应俯首帖耳。 D.还说是客,这么多的人排着队来与我作对,我现在可是四面楚歌,这分明就是给我设的鸿门宴嘛!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站在政治的立场,我们曾批评过孟子的义利之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他把一个属于道德的原则,予以扩广越位地运用了 ②义利之辨不仅是保住人格的一道防线 ③那是因为 ④站在道德的立场 ⑤且是知识分子和非知识分子之间辨识的一个标准 A. ④①③②⑤ B. ③②⑤④① C. ③①④②⑤ D.④②⑤③① 5.下列对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名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令尊”“令堂”是对自己父母的谦称,而“家父”“家母”则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B.《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文章,题目为后人所加。《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编者刘向是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C.《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D.《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6.诗文名句默写,(8分) (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__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满江红》) (5)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讲述求学遭到“先达”训斥的时候,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做法,是为了劝勉马生重视礼仪、虚心学习。 二、阅读理解(47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4分)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 [宋]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注释】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②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③搜句:作诗。④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等七州。 7.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2分) 8.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东郭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