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中的华侨.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中的华侨 中国人侨居国外,古已有之,华侨遍布世界各地。华侨无论走到哪里,始终没有丢掉中华民族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连,一方面热切期望祖国繁荣强盛,一方面热情支持祖国革命运动,特别是对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华侨与辛亥革命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而辛亥革命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首先从海外华侨中组织发动起来,广大华侨积极支持这次革命斗争,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一是建立和发展革命组织。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1905年8月,他又在日本创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纲“三民主义”。很快,世界各地华侨就团结在孙中山的旗帜下。首批加入兴中会的20多人全部是华侨,其中绝大多数是广东籍华侨。到同盟会成立前夕,“兴中会”会员发展到300多人,其中来历清楚的279人中海外华侨有219人,占78%。同盟會成立后在南洋、欧洲、美洲等地设有支部,成员大部分是华侨。由于环境的缘故,同盟会在国内无法进行公开活动,但在海外华侨中却轰轰烈烈地开展工作,尤其是在华侨聚居的南洋,工作进展迅速。到1908年,南洋有同盟会分会通讯处100多个。著名的爱国华侨陈嘉庚,便是在新加坡参加同盟会的。1910年,同盟会在旧金山成立美洲支部,不久美国西部组织了15个分会。这一时期,欧洲、拉丁美洲、南美洲各地也相继建立起同盟会组织。到武昌起义爆发前,同盟会已在世界各地建立总会和分会近80个,会员约3000人。可谓“凡华侨所到之地,即莫不有同盟会员之足迹”。有些华侨还特地回国发展同盟会组织,如同盟会在厦门的机构就是由华侨发起组建的。这些组织的建立,聚集起巨大的革命力量。 二是积极制造革命舆论,宣传革命思想。为了启迪民智,消除康、梁保皇派的影响,孙中山依靠华侨积极分子创办报刊,出版革命书籍,开展爱国救亡宣传工作。辛亥革命时期,华侨出资创办报刊宣传革命道理,遍及东南亚、日本、美洲等地。辛亥革命前,仅南洋华侨办的书报就有好几百种。同盟会许多著名文人,都曾在海外革命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民主革命思想。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邹容的《革命军》是当时宣传革命的代表作。 美洲和南洋各地还设立书报社宣传革命,著名的有古巴的“三民阅书报社”,马来亚霹雳的“益智书报社”,曼谷的“振兴阅书报社”,缅甸的“觉民阅书报社”等。到中华民国成立前夕,仅英属各埠书报社就有“百数十处”。书报社内陈列的多是各地同盟会主办的华文报刊,有些书报社还举行讲演会以唤醒民心,开通民智,促进海外华侨的觉醒。 参加革命的华侨还向国内同胞宣传革命。新加坡华侨把邹容所著的《革命军》翻印了2万多册,改名为《图存篇》,除了向华侨散发,还寄给国内各省、府、州、县官绅,甚至包括北京翰林院与总理衙门。婆罗门洲华侨黄乃裳曾携带《革命军》5000册回国散发。美洲《中西日报》编辑部也印发《革命军》1.1万册。 三是慷慨解囊捐资筹款,在经济上竭力支持革命。兴中会成立时,华侨孙眉自愿“售其牛牲一部分,以充义饷”。随孙中山回国起义的邓荫南,临走时把自己在檀香山的商店、农场全部出售,用来充当起义军费。随着革命的进展,孙中山筹划了一系列起义,起义所需费用绝大部分也是华侨捐赠的。据不完全统计,仅1907年至1908年孙中山领导的几次起义就得到华侨捐助20万元。1911年孙中山发动黄花岗之役,本来计划筹募港币13万元,结果华侨捐款达18.7万元。 武昌起义后4个月内,各地华侨向国内汇款238万港元,其中东南亚华侨汇款87万多元。辛亥一年,南洋华侨“所输于革命之资,可达五六百万元”。这些款项是各地武装起义和辛亥革命成功的重要物质保障。 四是踊跃参加武装起义,英勇作战。从兴中会成立,到辛亥革命胜利,孙中山直接或间接领导发动十多次武装起义,无役不有华侨参加。1895年广州起义是孙中山策划的第一次武装斗争,参加者有跟随其回国的邓荫南、宋居仁、侯艾泉、夏百子等华侨。1907年,孙中山在粤、桂、滇发动的几次起义,也有不少华侨参加。其中,5月的潮州黄岗起义是新加坡华侨许雪秋指挥,6月的惠州七女湖起义是新加坡华侨邓子喻指挥,这两次起义都以华侨为主要力量。1911年参加黄花岗之役的华侨有500多人,72烈士中有据可查的华侨就占31人。武昌起义成功后,华侨陆续集合香港,组织敢死队、炸弹队回国参加光复各地的武装斗争。华侨“自备川资回国从戎”,“前后相望于道”。在很短时间内,仅马来西亚就有2000多人回国参加革命。 辛亥革命中,华侨贡献甚巨,因此孙中山说:“华侨是革命之母”,“华侨有功于革命”。 华侨与抗日战争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