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上的名镇——宾川州城.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道上的名镇——宾川州城 打开文本图片集 名为“州城”,乍一看是一个州府所在地的名称,实际上确实有关。史料载,1382年,明朝军队在傅友德、蓝玉、沐英率领下攻破大理,东屯驻重兵于洱海以东,宾川当时叫大罗卫,以大罗卫为中心安置了大量汉族移民,有“九官十八营,前后两把锁(所),铁打一座城”之说。后来为了加强管理,1494年明朝政府在原有基础上,割太和县(今大理市)9里,赵州(今大理市凤仪镇)1里,云南县(今祥云县)2里置宾川州,规格是高于周边各县,以大罗卫为中心建筑城池,州城之名始于此。相传,州城的选址原来在州城西北3公里古城山上,临河耸立,扼上、下川坝子的交通咽喉,形势险要。开工那天,一头已经杀翻的黑毛猪一骨碌翻身跑下山去,游过河继续向东南面的缓坡跑去,而后钻进一眼井里就不见了。州守感到十分奇怪,就亲自到河东缓坡察看,发现这里跟古城山顶一样,往南望见上川坝,往北望见下川坝,扼整个宾川葫芦形坝子的腰部,地势比古城山开阔得多,于是州城就建在了这眼井周围的缓坡上。这就是“黑龙点地”的民间故事,传说中的黑龙井就在今天镇政府的大院里。早期的州城为四方形,周长四里,城门上建楼,城内四街八巷,州衙和军政机关居城中。开四门,东门“迎晖”,南门“永安”,西门仍袭“西门”,北门“柔远”,后来“永安”改名“南薰”。四门之上建城楼,南北二门外各有月城,月城即瓮城,古时候用于城池防御,城四角各有角楼。城墙曾于清嘉庆、光绪、民国年间多次维修,新中国成立后,城墙大部分被拆除,现有200多米城墙保存较好,城砖上的“咸丰二年知州造”、“曹”等字仍清晰可见。1913年,宾川撤州改县,州城仍为宾川县城所在地,1956年,宾川县委、县政府北迁石榴村,1958年又迁牛井。如今,州城成为宾川县下辖的一个镇,距县政府所在地牛井8公里。 州城既是古代大理地区的军事重镇,也是大理经楚雄达四川,通往中原的重要通道,同时又是重要的经商转运中心。从宾川至昆明的驿路,由州城出发,经云南驿、楚雄、禄丰、安宁等12站约380公里到达昆明。1494年后,城内先后建设了文庙、武庙、城隍庙、武侯祠、文昌宫等各种寺庙,并设立庙学和书院,开科取士,成为宾川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今天的古州城,以四层六角攒尖过街钟鼓楼为十字街中心,分为四街八巷,东街长390米,西街长250米,南街长320米,北街长388米,与相连一片的文武庙、城隍庙、忠烈祠、报国寺、文昌宫交相辉映,忠烈祠与秀峰书院,文武庙与天主教堂,观音阁与文昌宫、报国寺等呈组团式布局,充分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崇文尚武”、“众神同尊”的理念。 州城古建筑特点 周六,是州城的传统街天,街天即开大集的日子。州城街天由来已久,据雍正《宾川州志》的记载,州城街天又称“城中市”,以一月之中的寅、申、己、亥四日为街天,延续至今改为逢周六为街期。相对于周边村落街天而言,不仅间隔时间长,而且交易量大,农副产品种类多,所以当地人称之为“大街”。每逢街天,以菜市场为中心,文武路为主街道,摆满了四面八方来的农副产品,不仅有附近村寨的农民,祥云、挖色、海东、凤仪、下关等地的商贩也来采买,将州城的农副产品源源不断运往外地。钟鼓楼南侧,是家养土鸡、鹅、鸭及其蛋类的固定出售点,装着鸡鸭鹅的箩筐摆放成排,旁边挤满了人,讨价还价挺热闹,还时不时传来大红公鸡的引吭高歌。钟鼓楼西侧约30米,有一家狗肉馆,街天定时经营,得赶早,去晚了就不得吃。旁边的凉粉、卷粉以及白米酒摊,从早到晚都有人光顾。 钟鼓楼,原名宾兴楼,始建于1924年,为三重檐攒尖顶亭阁式建筑。钟鼓楼通体分为四层,下层贯通街衢,四方形,中间立四根合抱木柱,每方有券形石洞拱门一道,四面为通道。第二层仍为四方形,四道券形拱门上方分别镶嵌“东枕蟠龙”、“南襟洱海”、“西屏鸡足”、“北带金江”四通石刻,三、四层逐渐收缩,呈八角形,斗拱造型别致,四面悬挂风铃,清风徐徐,铃声悦耳。楼顶为攒尖顶,顶盖琉璃瓦,分外耀眼,整个建筑庄重大方,抗震性强。楼上有明嘉靖年间铸造的一口铜钟,重约600公斤,上刻建造者名称及各种铭文。民间还在传说着钟鼓楼建成之时,县长杨春霖与举人李荫华曾合撰一联悬于楼上,杨春霖撰上联:钟与鼓谐音,大叩大鸣,小叩小鸣,统千年而响应。李荫华对下联:楼缘木振起,长才长用,短才短用,合十四耆以增光。上下联对仗工整,寓意深远。钟鼓楼是宾川县的最高土木建筑,登临其上,州城古镇尽收眼底。 钟鼓楼的西南角,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武庙。文庙坐东向西,占地约8千平方米,为四进中轴式建筑。据雍正《宾川州志》记载,文庙大成殿始建于明弘治七年(1494年),后历经嘉靖、康熙、咸丰、光绪数次大修,终于形成现在四进中轴式结构的宏大规模。可见,文庙作为一项大型的建筑工程,是在明清以来历任官员

文档评论(0)

yz759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