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现代报业家的
自我身份认同
导读:本文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现代报业家的自我身份认同
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现代报业家的自我身份认同
口程丽红
内容摘 要接受西方思潮洗礼的现代报业家,在事业作为方面表
现出很强的现代特征; 但与此同时, 儒家文化作为主要的精神内核却
一直左右着他们的价值取舍, 使其在走向现代的路途中始终面临着新
旧思想的冲突, 在自身价值的认同上, 表现出对报业主与文人身份的
错觉,独立理想与现实阻遏的困惑, 以及对西方现代新闻职业伦理与
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混淆。 唯其如此,才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在传统与
现代之间的心灵挣扎。
关键词 报业家传统现代 身份
作者程丽红,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台湾世新大学舍我纪
念馆博士后研究员。 (长春: 130012)
,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 我国最早出现的报业家并非国人, 却是来华办报的洋人。 虽然鸦片战争以后, 伴随着口岸城市经济文化之发展所带来的报纸商业化环境的成熟, 广州、上海等地纷现国人自办商业报刊,但是,无论从其办报宗旨, 还是经营手段、规模及效益等来看,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都离现代报纸企业相距甚远, 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报业家尚在孕育之中。然而, 19 世纪末在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中应运而生的报界先驱汪康年、英敛之等, 虽然萌生了独立经营的现代报业意识,但终因时代的局限而难以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在与政治势力的若即若离、 纠结盘错中踯躅于传统与现代的十字路口。直到 20 世纪 20 年代前后,以
史量才、邵飘萍、成舍我、胡政之、张竹平、黄伯惠为代表的新式知
识分子登上报坛, 成功借鉴西方现代报业理念及经营管理模式, 创建
了颇具规模的报纸企业,现代的民族报业家始有问世。作为
19 世纪
末出生的人,他们都接受过新式教育, 并多数有过留洋或出国考察经历:胡政之毕业于安徽省立高等学堂, 后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习法律;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的邵飘萍则曾就读于日本政法学校: 北大毕业的成舍我虽未留过学, 却在 30 年代欧游一年;黄伯惠则于接办《时报》前,赴美、德、英、日等国考察印刷工艺。史量才和张竹平亦分别在杭州蚕学馆和上海圣约翰大学完成高等教育。 西方自由主义新闻思潮的浸染,使其事业作为表现出很强的现代特征: 但儒家文化作为主要的精神内核却同时左右着他们的价值取舍, 致使其在走向现代的路途中始终面临着新旧思想的冲突, 在自身角色的认同方面, 表现出种种困惑, (艺术论文 )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心灵挣扎。
报业主与文人身份的错觉
人的社会性决定其身份的复杂性,在家庭、社区、组织等不同的社会群体中,人的身份会随着场域的转换而变化不一。 此处所言报业家的身份认同,仅就其主要的社会角色——职业身份而言。报业家,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顾名思义是通过经营报纸企业获取利润的资本家。 尽管报纸企业作为
文化产业的特殊性, 给报业资本家的整个经营行为都涂上了浓重的人
文色彩,因而看似有别于其他行业资本家,但是,终脱不了靠资本牟
利的本质。对此,西方报业家就从不讳言。不用说有如赫斯特、默多
克一类的报业大王赤裸裸地追求办报赚钱;早从 19 世纪 70 年代来
华的英国商人美查起, 就把“赢利”作为报纸经营的主要目标, 公然
宣称:“夫新报之开馆卖报也,大抵以行业营生为计。”由此在中国
开创了报业资本家这一职业身份。
但是,资本家的身份却始终难以得到中国报业经营者的自我认同。从早期创办商业报刊的亦绅亦商者, 到独立办报的政治家或志士文人,乃至创建现代报纸企业的新式知识分子, 似乎都不愿把自己纳入资本家的行列,极力回避办报的赢利旨趣,却以“文人论政”自诩。且不说王韬欲借“日报立言”;英华创办《大公报》的宗旨在“开风气,牖民智”;即使落职后以办报为营生的彭翼仲和陈范, 也有着“开发民智”或“思以清议救天下”的宏远志向, 对赚钱与否似乎并不十分热心
而深受西方现代报业理念熏染的报业家虽然仿效欧美科学管理
与经营方式,却开辟了中国报业现代化之路。 20 世纪 20 年代起,《申报》、《大公报》等都发展成为现代企业大报, 30 年代甚至出现报业托拉斯趋向:史量才拥有了全国销行最大的两张报纸《申报》和《新闻报》;成舍我在“世界日报”系蒸蒸日上之际, 南下创办《民生报》及其后的《立报》;胡政之主持下的《大公报》亦不甘示弱,增出沪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版;张竹平则组建了实力雄厚的“四社”集团。 报业家雄心勃勃拓展事业,其初衷却与其他行业资本家扩大企业规模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不尽相同。胡政之就强调“本社乃书生集合,虽属营业性质,绝
非牟利本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