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6章 能量锋与门系统
能量天气学研究发现了一些很有意义的能量系统, 如锢囚高 能舌(0系统)和能量锋等(雷雨顺,1986)。本章将对这些成 果给以简单的综合介绍。
§36.1 能量锋
1.定义
所谓能量锋区,就是指等能线(T.等值线)特别密集的地带。
至于密集到什么程度,因地区和季节不同而有差异, (雷雨顺, 1986)。
在二se形势图上,二se等值线特别密集的地带,人们有时也称曰 能量锋区。考虑到仏与湿静力温度T-的相似性,上述叫法是有根 据的。
2.能量锋的强度Inte f
考虑到前人讨论锋生时用的符号, 我们引入能量锋强度表达
式定量描述能量锋的强弱:
lnteFIn teF = =(36.1.1)2
lnteF
In teF = =
(36.1.1)
2
se
(36.1.2)
在式(36.1.1 )与(36.1.2)的开方,规定只取正号。
可以想见:
(1)能量锋强度的单位为c /km,其量级与计算
中选取的网格距有关;(2)将式(36.1.1 )与(36.1.2)中微分变 为差分后,即可利用获取到的资料(观测的与模式输出的以及再 分析的)计算出锋区强度InteF。
能量锋强度的天气意义
下面以地面能量锋强度与未来 24h降水最大强度的关系为
例说明(表36.1.1)。
由表36.1.1看出,能量锋强度与降水强度有很好的关系, 降 水强度也随能量锋的强度增大而增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它是根 据我国(主要是华北地区)1975?1977年5?8月134次大范围24 小时降水和起始时刻 08时的地面能量锋统计的。
能量锋定义与锋区经典概念的一致性
雷雨顺认为(1986),在经典天气学中,认为锋面是由于在 具有温度对比的区域中气流的汇合运动所造成的。 而在能量天气
图上,能量锋(T;:一或卷或才.的密集带)则包括了在具有湿度对比 的区域中气流汇合运动造成的露点锋(或叫干线) 。因此,能量
锋不仅可以表现极地冷空气的南下, 还可以很好地表现低纬度湿
暖空气的北上,更可以表现西方暖干空气的移动。 气象上关于锋
的确切定义是:大气中密度不同的两气团之间的狭窄过渡带; 应
当既包括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也包括干湿气团之间的过渡 带,与能量锋的概念一致。
§362 「能量系统(锢囚高能舌)
锢囚高能舌定义
雷雨顺认为(1986),锢囚高能舌的发现是能量天气学的一 个重要贡献。经常分析能量天气图就可以看到, 底层有时出现一
个门型咼能舌,类似咼空等压面图上的阻塞咼压。
在能量天气学中,把这种两侧低能舌之间夹着一个高能舌的 系统称为锢囚咼能舌,或叫 门能量系统。
不采用高能脊与低能槽称呼的原因
在水平面天气图上,人们已习惯于高压脊与低压槽的称呼。 考虑到气压数值随高度的递减性, 若将平面图高压脊处的等压面 空间形状绘制出来,只可能呈现山脊状,上述称呼是正确的。低 压槽也类似。
但是,湿静力温度t一(或兀),并不一定总是随高度递减(这 与气压数值肯定总是随高度递减不同),故在能量天气学中,采 用的是高能舌与低能舌的叫法,而不采用高能脊与低能槽的叫 法。
系统的机构和气流特征
图36.2.1是锢囚高能舌的气流特征及其和暴雨形成的关系 示意图。它说明与高能舌及两个低能舌联系的是三支不同来源、 不同属性的气流。
与高能舌联系的是从南方行星边界层爬升而来的暖湿气流, 与英国人所说的输送带的作用类似,输送水汽不稳定能量和动量 (它常和偏南风急流相联系)。这支上升气流可以爬升到 500hpa 以上,甚至还可上升到 300hpa以上。但它本身可能并不深厚, 它还可能是从副热带高压下方开始上升的。 和暴雨(尤其是大暴 雨)相联系的这股气流的代表性数值( T.)一般都在64C以上, 在有特大暴雨时还可能达到 70 C以上。
而低能舌的等能面一数值较低,一般在 56C以下,有时甚 至只有48C。我们从图36.2.1可以看到,山游低能舌中的这股 冷干空气,是从西北方对流层中上部下沉而来的。 它跟南来潮湿
气流之间交汇地带所形成的锋区, 有时较深厚,有时只高空明显, 有时只在对流层下部明显, 但不管三者中的哪一种情况, 这股冷 干空气均能起到启动或抬生潮湿空气上升运动的作用。 上游低能
舌对形成暴雨的主要贡献就在这一点。
图36.2.1 暴雨形成过程示意图
纹线表示锋区或过渡带,每个能量系统中勾划出一个等熵面,三个等熵面的数值不同。
当高能舌及南来的潮湿气流深厚时, 在锋区附近由于辅合等 作用还形成更为强劲的上升气流。
当上游低能舌中扇形前部气流较强盛时,它有可能凌驾于南
来的潮湿气流之上,形成强烈的不稳定能量,产生强烈对流天气。 水汽充沛、能级高,还可能形成暴雨。
在图中,下游气流时从东北方向的对流层中层下部向西南下 沉的。当下游低能舌对应于南下的冷空气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