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阳性杆菌肺炎(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docx

老年人阳性杆菌肺炎(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老年人阳性杆菌肺炎(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革兰阳性杆菌肺炎是由革兰阳性杆菌感染所致,因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特别易患革兰阳性 杆菌肺炎,其次见于新生儿,孕妇等患者。临床表现,突然发病,寒战、高烧。呼吸困难、病死率 极高、肺炭疽是常见病之一。 病因革兰阳性杆菌包括芽胞杆菌属、 李斯特菌属、棒状杆菌属和丹毒丝菌属。除少数致病菌外, 大部分革兰阳性杆菌为非致病菌。芽胞杆菌属中枯草芽胞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广泛分布于尘埃、 水和空气中,基本不致病。其中芽胞杆菌属中炭疽芽胞杆菌可致肺炭疽病,目前较为少见。 产单核 细胞李氏菌为新生儿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脑膜炎、败血症的重要病原菌,几乎无引起肺部感染的报 道。除白喉杆菌外的棒状杆菌,统称为白喉棒状杆菌,包括假结核棒状杆菌、 干燥棒状杆菌和假白 喉棒状杆菌等数种,系口咽或皮肤正常菌群, 除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很少致病。但近来有关于棒状 杆菌特别是JK群引起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和静脉插管感染的报道,值得重视。丹毒丝菌和乳 酸杆菌一般认为是非致病菌,偶尔可引起肺部感染和败血症。 临床表现1.原发吸入性肺炭疽最常见,少数继发于皮肤炭疽病,潜伏期在1?7天,通常为2? 3天。突然发病,起病急剧,也可先有 2?4天感冒样症状,缓解后再突然发病。 2?临床多表现为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胸痛、咳血样痰、发绀、肺部散在的湿啰音,偶在颈胸 部出现皮下水肿,体征相对较轻,与病情严重性不对称。若治疗不及时, 大多数在24?48h呼吸循 环衰竭而死亡。 3.皮肤见坏死、溃疡,似炭灼样的特征性交加,为典型改变。 四检查1.血常规 炭疽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高,一般为(10?20)X 109/L,可高达(60?80)X 109/L。分类 中性粒细胞增高。 细菌学检查 确诊依靠从伤口分泌液、皮肤焦痂、痰、血液、呕吐物、粪便以及脑脊液中直接涂片检查或培养 分离到炭疽杆菌。 (1)直接涂片检查采集感染部位的标本如皮肤炭疽患者水疱液,肺炭疽患者痰液,肠炭疽患者腹 泻物或呕吐物,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等直接涂片,革兰染色,见到典型炭疽杆菌并结合临床表现可作 出初步诊断。炭疽芽胞可用甲基蓝或印度墨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得到证实。 细菌培养鉴定血培养阳性率高,但皮损组织阳性率为 60%-80%鼻咽拭子培养阳性率更低。 鉴定:①串珠试验:炭疽杆菌在0.05?0.1U/ml青霉素培养基中形态改变,成串珠状的圆球形菌体, 相连似念珠,而类炭疽无此反应。②重碳酸盐毒力试验阳性:有毒菌株形成荚膜,呈黏液型;无毒 菌株不形成荚膜,呈粗糙型菌落。临床上有对青霉素耐药报道,所以对培养菌落做药敏实验是必要 的,尤其是针对生物恐怖相关性的炭疽病例。 血清学检查血清学诊断价值较小,一般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如针对芽胞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 试验,如抗体滴度呈4倍增高,提示近期曾感染或接种疫苗。也可采用针对保护性抗体的酶联免疫 电泳实验或间接血凝实验协助诊断。 分子生物学检查聚合酶链反应(PCR特异性扩增炭疽杆菌或炭疽芽胞特异性标记物,即可 用于诊断,也可用于分型,协助判断传染来源。 PCF诊断的主要靶基因是编码毒力因子的基因。 其他辅助检查 X线检查显示,肺部浸润、纵隔增宽、胸腔积液等。 五 诊断在流行病区域内发病,确诊较为容易,散发性诊断困难。可在痰的分泌物涂片中见带荚膜 的粗大革兰阳性杆菌。痰培养出炭疽杆菌可明确诊断。 六并发症常见败血症、脑膜炎、休克、呼吸循环衰竭等。 七治疗1.药物治疗 积极支持,对症治疗。首选青霉素类,并加氨基糖甙类联合抗炎,疗程 2?3周。青霉素过敏可用 四环素和氯霉素。 2.注意事项 家庭中应注意观察和测量体温是肺炎的生命体征中重要指标,家庭中其他成员应学会观察和 测量。正常人腋下体温一般应在 35?37C,体温超过37C即认为发热。按发热程度可分为:中热 38?38.9 C;高热39?40C;超过40C为过高热。发热患者应严密观察,同时注意脉搏及血压变 化。发热时鼓励患者多饮水,必要时给予输液,液体量在 2500?3000ml,记录24h液体出入量。 补充电解质、维生素、高热量饮食,口服退热药物或温水擦浴。 呼吸的观察和测量观察呼吸频率和节律的变化,呼吸困难的患者应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 畅。选择应用化痰药物,支气管解痉药物。心力衰竭时,观察患者发绀、血压及脉搏变化,给予强 心、利尿及扩血管治疗。 咯血注意患者的咯血量、贫血情况,监测血压,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保持安静,尽 量剧烈咳嗽,必要时适量的镇静剂和镇咳药物。 (4)皮肤坏死、溃疡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卫生,按时清疮去脓,防止皮肤感染。 八 预防1.控制环境病情未愈时,应隔离治

文档评论(0)

guoxiachuan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