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进去,那是一个万千世界
——家访手记之一:陪她一起流泪
召口中学 兰胜蓝
昨天,我带儿子去看望他的大娘。她曾是我曾经的一位课代表的妈妈。当年,我儿很小,又没人照看。当我们有事外出,特别是参加大型会议,不被允许带孩子时,就是这位家长帮我们带的。
由于这个缘故,我对与她同村的学生也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平时更加留意这些孩子。这不,今年班上的祥就是与她同村的唯一的一个。于是,开学以来我的第一次家访就从他开始。
碰巧他大娘有事外出,我们把东西放到她邻家,就一路打听去了祥的家。
这个庄依山而建,自然形成一个南北走向的狭长的村落。全村唯一的一条水泥马路还是弯的。他家就住在这条路的最北头的西侧。
我们把车停在路边,就跟着一位为我们领路的嫂子走进去。第一家沿街的人家房舍院落很气派。它类似于其他村庄的沿街房舍:水泥院墙,朱红大门。可是,走在前面的嫂子根本没有停下的意思。到了第二家门口,还不是。等走到第三家,我几乎是惊呼:“现在还有这样的土坯房!”
凹凸不平的墙体、大片剥落的墙面,还有那两扇黑漆斑驳、吱呀作响的木门!
“有的是。”走在前面的她,十分平静地说,“你以为都是沿街那样的呢?那都是为了好看。”
说着,她就向着虚掩的门高喊主人的名字。院里应声响起一个较为年轻的女子的声音。听说是儿子的老师来了,她趿着拖鞋匆忙迎了出来。我再细看,她梳着淡黄色的卷发,上身穿一件白黄相间的条纹状半截袖,下身穿一条黑色七分短裤。看起来是个四十多岁的年轻妇女。要不是亲见,我以为孩子和他奶奶住在一起呢!
“看来,祥是二胎。”我没话找话地说着,“宝贝蛋子。”
“算是吧——”祥她妈应了一声就失声痛哭起来,“大的是个闺女,刚刚没了。”她几乎哽咽。我却如五雷轰顶,慌不择言:“我不知道,我是来看我儿的大娘的。她正好没在家,我就顺路来看看祥。”
我一边解释着,一边心里怪着这位“热心”的嫂子:怎么不告诉我这个情况呢!同时,我也感叹村人的冷寞——刚才,我在村南头她大娘家附近就打听过了,有好几个人竟然说不清他们到底住在哪里。中途一个指路的还把我们指到了另一家与祥的爸爸名字只差一字的一家!
祥的妈妈是一个直肠子,她没在意我的解释,一个劲儿地和同来的嫂子絮叨。
在絮叨中,我已经明白了她不幸的遭遇:八九年前,因为前夫神精失常不能度日,她带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嫁到了这里。今年的四月二十二,年仅二十二岁的女儿出车祸离世。为了抢救女儿,她与现在的丈夫几年来积攒的十万块钱在医院的七天里全部花光。可肇事摩托车司机是一个外地的打工者,仅赔了她们一万元。
其间,她还说:“以前,我一人拖着三口——他爸有神精病,我就当养着仨孩子。没法生活,我才领着他俩出来逃命,可是现在又领丢一个……”
刹那间,我的眼泪也像断了线的珠子滚落下来。看着这个性格直爽而又命运多桀的大嫂,我不知该如何相劝。或许,现在,静听她哭诉,陪她一起流泪就是最好的办法吧?我看见同来的嫂子也掀起衣襟在擦着眼睛。
这位嫂子也是一个明白人。她强压着心中的悲痛和我说起了儿子的调皮捣蛋。她说,儿子忘了和她说学校要他拿床单、盖被巾,并且因此给班级扣了分。她还说明天是集,一定给孩子买了来。送我们出来时,她还叮嘱我,如果孩子调皮,一定要放心大胆的管教,她绝不计较。
看着道边几个闲坐的村民,我连忙解释说:“嫂子,祥很听话。他没犯错误,我是顺道来看看的。”
回来的路上,儿子还对我说:您那个学生一定以后有大的出息——在这样不幸的环境下长大。
“哪里啊——”我长叹了一声说,“开学仅一周,他就没在课上消停一回,总是和同桌说笑打闹。前天晚自习和另一个班的同学发生了争执,人家还领来高年级的同学找事。”
“啊!”儿子十分惊讶,“那你和他妈妈说他很听话,还说要他妈妈放心好了。”
“我是这么说的,”我在争辩,“可我也叮嘱她说,平时要多关注他的学习,没事不要让他总是往外跑啊!”
儿子还小,他也许没在意,甚至没听出来我们谈话的要意。可是,那位家长一定心里清楚她自己的孩子。我来这里也不是给学生告状。只是想看看他的父母,甚至他的起居用度。人常说“耳听是虚,眼见为实”。现在电话联系是非常方便的,但是,仅凭那头陌生的声音,是无论如何也搞不清孩子背后的那个大千世界的。所以,我想以最快的时间,家访我班内的每一个同学,以开启我班级管理的历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