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doc

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摘 要】教师如果能在教学的过程中,用教的思路引导学的思路,用教的智慧启迪学的智慧,用教的情感激发学的情感,那么,学生的思维一定能得到发展,学生也能很 好的理解知识, 自觉地运用知识, 而且使学生懂得怎样学习,并掌握学习方法。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他们掌握打开 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 【关键词】中学数学;数学教学;掌握方法 教师引导,启发思维 创造离不开思维,创造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对学 生进行大量的思维训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想 象力是智力的翅膀,是创造力的重要条件。丰富的想象力在 创造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没有想象, 就不会有创造。 启发思维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在教学实践中, 我注意让学生动脑、动口,独立地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 教学了“圆柱体的体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 “一个 圆柱体的侧面积是 200 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 3 厘米,求这 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这道题目的一般解法是先求出圆柱体的高,再进而求 解,这样做显然较为麻烦,因此,我通过演示,让学生再次 回复圆柱体的体积推导过程:将一个圆柱体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并切开拼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然后,我问学生,将圆柱体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并切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体积没有发生变化。学生很快能说出,体积没有发生变化,拼割成的长方体的长即是原来圆柱体的底面 周长的一半, 宽即是圆柱的底面半径, 高即是原来圆柱的高。我再把这个拼割成的长方体的掉换一个位置摆放,将这个长 方体的长和高的这一个面作为底面,问学生: “这时候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多少?它的高又是多少?”学生即很快回 答:“这时候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 200÷ 2=100(平方厘 米);它的高即为原来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 5 厘米。”我再要求学生求出这个长方体即原来圆柱体的体积,因此学生很快求得这个圆柱体的体积为: 100× 5=500(立方厘米) 。 动手实践,启发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是靠老师演示把科学道理证实给学 生,学生是这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如果,我们教师通过由 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让从中得到科学结论,这样学生自己就 成了知识的探索者,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求知和探索 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了 “圆柱体的体积” 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 “把高 8 厘米的圆柱体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 柱体切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圆柱体增 加 32 平方厘米。求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这题我没有自己动手操作,而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 习,让学生自己利用学具进行动手操作, 并让学生进行交流, 学生很快能认识到:将一个圆柱体拼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后,体积没有发生变化,但表面积发生了变化,比原来圆柱 体的表面积增加了两个长方形的侧面。这个长方形的长即是 原来圆柱体的高,宽即是原来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因为长方 体的表面积比圆柱体增加了 32 平方厘米, 而圆柱体的高为 8 厘米,因此学生很快求出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 32÷ 2 ÷8=2(厘米)。并迅速求得这个圆柱体的体积为: 3.14× 2 2×8=100.48(平方厘米) 。 3 通过练习,训练思维 要使学生从理解概念,掌握理论到运用知识于实际,形 成技能技巧还需要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进行实际练 习,因此,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在训练过程中,启发学 生的思维。 如在进行数学复习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一批参观团 乘坐若干辆汽车外出参观,每辆汽车坐 3 人,正好坐满,后 来又增加了 20 人,因汽车不够,只好重新分配每辆汽车的 乘坐人数,有的坐 4 人,有的坐 5 人,正好坐满无剩余。已 知坐 5 人的车辆是坐 4 人车辆的 2 倍,问这批汽车共有几辆? 这批参观团现在有几人?” 这题数量关系较为复杂,学生无法直接列式求解,这时 候,我启发学生可抓住汽车辆数这个不变的量进行分析,我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因 为参观团人数增加了 20 人,而乘坐的汽车辆数没有发生变 化。原来每辆汽车坐 3 人,现在每辆汽车或坐 4 人或坐 5 人, 如果每辆汽车坐 4 人,则比原来每辆汽车多坐: 4-3=1(人); 如果每辆汽车坐 5 人,则比原来每辆汽车多坐: 5-3=2(人)。 又因为已知坐 5 人的车辆是坐 4 人车辆的 2 倍,所以可得, 原来每辆坐 3 人的 3 辆汽车,其中一辆多坐 1 人,还有二辆 则多坐: 2× 2=4(人)。即为在每 3 辆汽车中,现在可比原 来多坐: 2× 2+1=5 (人)。 因此可得,参观团乘坐的汽车辆数为: 3× [20 ÷( 2× 2+1)]=12(辆);参观团现在的人数为: 3×1

文档评论(0)

137****3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