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夏至的由来及各地习俗.docx

夏至节气夏至的由来及各地习俗.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夏至节气 夏至的由来及各地习俗 夏至节气的由来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 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 6 月 21 日(或 22 日 )开始,至 7 月 7 日(或 8 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 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 (北纬 ’),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 天的日长约 13 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 14 小时,北京约 15 小时,而 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 17 小时以上。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 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 一候鹿角解 ; 二候蝉始鸣 ;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 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 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 ;雄 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 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 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我国 民间把夏至后的 15 天分成 3 时,一般头时 3 天,中时 5 天,末时 7 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 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 ”夏至雨点值千金 ”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 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 1000 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夏至前后, 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 又能透气养根, 保证活熟到老, 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 ”,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 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 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 因此农谚说: ”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 ”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 棉花一般已经现蕾,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要注意及时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涝渍和暴风雨的危害。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 大约再过二三十天, 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过了夏至,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 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 华南西部雨水量显着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 近三十年来, 华南西部 6 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 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着名诗句。 夏至节气各地习俗夏至日照最长,故中国绍兴有嬉,要嬉夏至日之俚语。旧时,人不分贫富,夏于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其时,夏收完毕,新麦上市,因有于是日吃面尝新习俗,谚语说冬至馄饨夏至面。亦有做麦糊烧者,即以麦粉调糊,摊为薄饼烤熟,亦带尝新之意。绍兴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是日,观者云集,热闹非凡。此风至今尚存。醮坨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又名圆糊醮。谚云: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以前,很多农户将醮坨用竹签穿好,插于每丘水田的缺口流水处,并燃香祭祀,以祈丰收。小孩子早待此日,以便到各田城摘取醮坨,乘机饱食一顿。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秤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在中国西北地区如陕西,此日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验肥瘦。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中国有些地区,此日多有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家吃饭, 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 俗话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里就有力气。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

文档评论(0)

153****8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