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作文热点时评素材:电视剧控评、课后服务免费、学分互认....docx

2021高考作文热点时评素材:电视剧控评、课后服务免费、学分互认....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1高考作文热点时评素材:电视剧控评、课后服务免费、学分互认... 01 学分互认 高校间的学分互认可以再开放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2月24日 08 版) 北大、清华互相开放本科课程,引起一片赞誉。最近,北大向清华本科生开放56门通识核心课,含396个名额;清华将向北大学子开放27门优质课程,含299个名额。   很多人打趣道,终于不用纠结是上北大还是清华了——且慢,这种感叹有点过于抒情了。至少到目前为止,两校只有几百名学生能够通过这一渠道去“隔壁”上课。而且,说到底,即便将来开放程度再大一些,也只是北大和清华两所高校的学生可以因此受益。   互相开放本科课程,不同于一般的旁听或者选修,它的核心在于互认学分。在北京各高校之间,学生的蹭课现象一直存在。笔者至今怀念在北师大读书时,骑自行车去北大蹭课的时光,冒着冬天的严寒,骑车几十分钟,找到教室后,常常没了座位,就站在后面,这让听课有一种神圣的感觉。受苦本身就是一种仪式,你不会有任何困意,似乎对知识的吸收也会更快。我猜,老师如果知道旁听的人有外校的,也会有一点感动,人们是因为纯粹的求知欲才来到这里。   这种旁听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的“不正规”。学校不会禁止,但是也不会给你提供方便。放学了,你想去食堂吃饭,因为不是本校学生,便没有饭卡可以使用,大多数窗口都不接待你。但是消息灵通的人士会告诉你,某个食堂的某个窗口,可以收取现金——你总会找到办法,这也是学校给你留的一点空间。   来自北大、清华之间的“本科课程互认”,当然不是针对旁听生的开放,而是两校之间正规的、经过挑选和审核的选修课。这种“本科课程互认”的基础,其实是学生的高考成绩。一个能考上北大的学生,多半也能考上清华,他的遗憾只是没法同时读两个学校,感受两个学校不同的课堂氛围,“互认”给了一部分学生这样的机会。某种程度上讲,它让北大和清华的录取机会变得更加珍贵了,考上一个,有时候就等于考上两个。   这样讲并不是否认这次尝试的价值。它是有勇气的一步,也表明中国的大学能够更开放一点。至少在技术层面,现在的选课系统、食堂系统都可以作出优化,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大学的“围墙”并不是几个大门之间的物理实体,而是一种思维的局限和束缚。   学校的顾虑可能在于,如果更大范围内放宽选课系统,可能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其实,如果选课是基于自己教师、教室的承载量,公开面向更多高校发放,严格预约流程,就能做到有序管理。   事实上,放开部分课程,尤其是通识类选修课,可以让知识的影响力变得最大化,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好学的风气,这一点都不会影响学校的收益。先在北大、清华之间“互认”,这是值得称赞的一步,但是这一步还不够,还应该继续向前迈进。 北大清华课程互选创新高校资源整合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23日 15版)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北大清华相互开放本科部分课程选课已经一年,正在“稳定运行”中。   校际相互开放本科课程互选,是将高校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做法之一。这个做法,在欧美一些高校早已流行,且已制度化运行。欧美一些大学,彼此可相互选课的课程不限于本科课程,研究生、博士候选人、博士后的课程乃至研究项目都是相互开放的,因此,这些学校的学籍及学位的名称越来越限于证书的意义,其所内含的知识构成来源并非毕业(学位)证书上的一个学校的名称所能覆盖。   据报道,春季学期开学后,北大和清华互选课程将增至83门,涉及695个课位。其中,北大将向清华本科生开放56门通识课的选课,涉及396个名额;清华将向北大开放27门课程的选课,涉及299个名额。以北大清华的办学规模来看,两校开放的课程数量和课位数目还极其有限,因而对各自教学资源整合的效应也极其有限。但是,这些有限的彼此开放,仍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开放互选课程必须确立学分互认机制,这一前提倒逼两校各自的学分管理及其相关管理制度改进和完善,由此促进形成一个更加开放和动态的学术管理体系,根据现实不断优化教学和研究资源组合。   相较而言,以北大清华的空间位置及其日常联系的方便程度而论,其彼此开放的优势要远超美国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彼此开放所具有的优势。实际上,在美国,类似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地理位置相近的学校互相开放部分甚至全部课程互选已是普遍做法。并且,其相互选课的“优惠”,并不限于需要计入学分的本科学生和研究生,甚至也不限于博士候选人和博士后研究者,更扩大到了不需学分的来校访学者(旁听)。不仅如此,跨地理空间的彼此开放选课和研究项目的学校也很普遍。在此,由于学分的价格是公开可见的,相互开放选课的高校,如果出现校际选课的流向和流量失衡,则有可能造成到外校选课学生数量多的学校的财务损失,因此,开放校际彼此相互选课会成为高校提高教学质量以吸引更多学生选课的一个动力。   如此做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