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犯罪学.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犯罪学 主讲:张远煌 教授 第一章 犯罪学的视角与功能 一、犯罪学的视角 犯罪学关注什么:作为日常现象的犯罪。 学习犯罪学不只是为了获得一种新知识,更在于训练自己的洞察力:能够突破生活常识和惯例的约束,把犯罪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下思考。 甲乘乙疏忽大意,在车站秘密窃取他装有3000元钱的钱包 常识判断:该行为是盗窃;盗窃犯可恶 除此之外,还能联想到什么问题? 犯罪学的视角 问题意识:如何治理盗窃?观念层面;策略层面; 技术层面 犯罪学的洞察力使我们看到,看似个人实施的盗窃,反映了 更广泛的社会联系。能将这种洞察力贯彻到生活和学习中,会显著提升个人的睿智水平 犯罪学的视角:超越有关犯罪的朴素道德评价和意识形态偏见,洞察出刑法所规定的犯罪背后的广泛社会联系,进而把握犯罪的特征和规律,最终形成指导社会治理犯罪的理性观念与科学对策 二、犯罪学的功用 一、引导刑事政策制定与规划犯罪预防 1、犯罪预防程度的有限性 2、犯罪的最大现实诱因在于社会自身的结构不良 和运行机制缺陷。 3、刑法及其运用是诱发或促成犯罪的重要因素 4、预防犯罪不是国家的专属权 二、推动刑事立法完善 三、增强公众抵御犯罪意识和提高预防被害能力 第二章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犯罪(研究范围) 二、犯罪如何存在(描述状况) 三、犯罪为何存在(宏观解释) 四、犯罪如何发生 (微观剖析) 五、如何预防犯罪 (观念、原则与对策) 归结为:对犯罪“是什么”、“为什么”和 “怎么办”问题的系统回答。 定义 :描述犯罪状态、阐明犯罪原因与生成规 律,据此提出预防犯罪对策及措施的专门知识体系。 第三章 犯罪学中的犯罪定义 一、关于犯罪学犯罪概念的认识 传统犯罪学:等同于刑法犯罪定义;现代犯罪学:与刑法犯罪定义是交叉关系 二、犯罪学与刑法学犯罪概念的主要区别点 1、对犯罪的本质属性——社会危害性的理解不同 。根本区别 2、犯罪学中的犯罪不受刑事违法性要素的制约 3、刑罚处罚方法被包含在犯罪学研究的犯罪预防方法之中 犯罪学中的犯罪定义 三、正确理解犯罪学中的犯罪含义: 需要由国家和社会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预防的危害社会行为。 判断有无危害性及危害性大小的标准 注意考察危害行为发生的频率与范围 应当预防的行为与实际预防的行为存在差距 犯罪学与其他刑事学科的关系(学生讲解) 一、犯罪学与刑法学 案例对比 基本区别:对犯罪动态过程的完整把握与对犯罪片段的规范抽象。由此决定了二者在研究方法、侧重点和功能等方面的区别。 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 二、犯罪学与刑事政策理论 三、犯罪学与侦查学 四、犯罪学对刑法学等刑事学科的促进 第四节 犯罪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18世纪的古典犯罪学 犯罪原因存在于人的自由意志意志之中。对策刑法控制 代表人物:贝卡利亚(1738-1794)、边沁、费尔巴哈以及霍华德等。 二、19世纪的实证主义犯罪学 犯罪是由人的体质、心理和社会因素决定的。 对策:基于对犯罪原因的实证分析,采取比惩罚更广泛的措施 (一)龙勃罗梭(1835-1909): 天生犯罪人 犯罪人类型 生物学方法的引入 (二)菲 利(1856-1929): 犯罪原因论 犯罪饱和法则 社会学方法的发展 (三)加罗法洛(1851-1934): 自然犯罪 第四节 犯罪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三、20世纪中叶以来的现代犯罪学 继承和发展传统犯罪学理论的同时,更有重大新发展: (一)发明了查明犯罪真实的新方法:犯罪被害人调查 (二)发现了犯罪被害人在犯罪生成中的作用 (三)对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等社会反应功能的新认识 (四)引入了情境预防的概念,开创了犯罪预防额新格局:社会预防——情境预防——刑罚预防 第二章 犯罪学的主要理论 一、犯罪学理论概述 (一) 犯罪生物学理论(微观理论) 确认犯罪是一种个体性现象;犯罪的原因在于人的生理结构异常、 遗传变异或体质衰弱等 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早期犯罪学的主要理论视角,近现代继续得到发展。 (二)犯罪心理学理论(微观理论) 认为智力、性格、精神疾病等因素是决定人们是否犯罪的原因。 (三)犯罪社会学理论(宏观理论) 以人的

文档评论(0)

today-is-pqsczl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