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安徽教师考编教案化学化学能与电能.docxVIP

2016安徽教师考编教案化学化学能与电能.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初步掌握原电池的概念和形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原理。 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原电池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原电池的原理。 2.2. 通过化学史实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条件的探究,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利用微型实验进行探究, 树立绿色化学理念, 培养科学发展观, 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建立新思维 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 (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关于电力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和作用,能在什么条件下能转化为电能呢?又是如何转化的呢?  提出问题: 物质中的化学 ( 2)多媒体呈现 2001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和火力发电的相关图片、 导学生分析燃烧的氧化还原本质及其能量的变化。  影响和图表, 引 2 、建立新思维,提出新的研究任务 1)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火力发电的利与弊, 提出问题: 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怎样实现这个转变? 2)通过分析火力发电的利与弊, 实现从“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模式向“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新思维模式的转换,同时形成高效利用燃料,不浪费能源,积极开发高效清洁燃料的意识。 (二)师生互动,传授新知 实验探究:原电池及其原理 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小组成员根据每组实验设置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列出自己的想法。 [ 投影实验内容 ] 实验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 1 锌片插入稀硫酸  实验 2 铜片插入稀硫酸 实验现象 思考问题  问题 1:反应中哪种物质失去电子?哪种物质得到电子? 问题 2:Zn 是通过什么途径将 + 电子转移给溶液中的 H 的?问题 3:怎样想办法让这种电子的转移变成电流? 寻找答案 组内交流 列出想法 实验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 3 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 平 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观察现象。  实验 4 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在导线之间接入灵敏电流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思考问题 问题 1:反应中哪种物质失去电子?哪种物质得到电子? 问题 2:电子从 Zn 到溶液中 H + 经历了哪种途径?问题 3:导线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问题 4:电流计在这个过 寻找答案 程中起什么作用? 组内交流 列出想法 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及能实验现象的观察,发现实验③和实验④中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探讨交流,要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必须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不同区域进行,同时架设桥梁,使电子从还原剂区域转移到氧化区域,形成电流。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 动画模拟 ] 铜锌电池的工作原理 通过具体生动的动画,将学生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宏观化,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原电池的化学原理,学生归纳,共同完成: ( 1)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负极 ( 锌 ) : Zn - 2e-= Zn2+ (氧化反应) 正极 ( 铜 ) : 2H++ 2e- = H2↑(还原 反应) 总反应式: Zn + 2H+=Zn2+ +H2↑ ( 2)原电池中的电极名称: 负极:电子流出的一极(如上述原电池中的锌片) ; 正极:电子流入的一极(如上述原电池中的铜片) 2、把学生分 3个小组,共 9个实验,每组都是对比实验。通过本组实验装置是否产生电流,若不能产生,与铜锌原电池对比,分析可能的原因;若能产生,也与铜锌原电池对比,有什么共同点,从而得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之一。 [ 投影实验内容 ] 实验序号 第一组实验①②③④ 实验装置 ① ② ③ ④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序号 第二组实验⑤⑥⑦ 实验装置 ⑤ ⑥ ⑦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序号 第三组实验⑧⑨ 实验装置 ⑧ ⑨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实践活动 在完成上述内容后, 指导学生制作水果电池, 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从正逆两个方面锻炼学生对原电池构成条件的应用。 作业布置 (课本 P.41 “科学探究”, 课本 P.44 .1 ) 板书设计 化学能与电能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