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与答案_5461.docx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与答案_5461.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北京市西城区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语文 2020.1 本试卷共 9 页,共 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 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一、根据要求整合相关知识,完成 1~ 4 题。(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裸露 慰籍 礼尚往来 望洋兴叹 B.浮燥 耽搁 鸦雀无声 废寝忘食 C.幽僻 国粹 雷厉风行 不谋而合 D.荫蔽 熨帖 没精打采 变换莫测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 A.《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诗作多以四言为主,结构上较多采用重章 叠句的形式。其创作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主“文以载 道”,提倡“惟言之务去”,代表作有《师说》等。 C.闻一多是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坚定的民主战士、 著名诗人和学者。 著有《红 烛》《死水》等诗集;其《最后一次演讲》广为传诵。 D.雪莱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富有民主思想和战斗精神,被恩格斯称为 “天才预言家”,代表作有《西风颂》、《峨日朵雪峰之侧》等。 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 A.苍山负 雪,明烛天南 负:背着 . B.于其身也,则耻 .师焉 耻:耻辱 C.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 水:游泳 D.方其破荆州,下 .江陵 下:攻占 4.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 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B.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被我的话感动(她)站立了好久,但坐下后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竟反而不如他们,难道值得奇怪吗? . . . .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 (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二、填空(共 8 分) 5. 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诗文原句。 (选作其中 4 题)(每空 1 分) ①大自然的美既缤纷艳丽,又充满活力。譬如,毛泽东在《沁园春·》中写到的“看 ____,____;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②古人时常会感怀时光易逝、人生短暂。苏轼游赤壁时就曾发出“寄蜉蝣于天地,_ 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的感慨。 ③古代诗人面对如画江山时,往往会生发感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 山如画,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江山,____。舞 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④“水”是诗人笔下常见的描写或设喻对象。作者常通过“水”寄托自己的情感,如 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____,____”的比喻感慨世事易逝,人生苦短。 ⑤你所在的班级召开以“学习重在积累”为主题的班会,你可以引用《劝学》中 “____,____”这两句话,从正面设喻来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三、填空(共 10 分)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上下文 ,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表意准确、语 ..... 言连贯、符合逻辑。 我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些被我们看作 ① 的乡下人,才是中国社会的 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是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 ② 是最普通的谋 生办法。的确如此,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 以现在的情形来说, 最大多数的人是要 ③ 地 到田里去的。我们不妨 ④ 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 ⑤ ;而且,据说凡是从 这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都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种直接 ⑥ 的传统。最近我遇 着一位到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 他很奇怪地问我: 你们中原去的人, 到了这原本 ⑦ 的 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想不 到 ⑧ 了。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寒冷的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 了,不管那里的 ⑨ ,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 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 ⑩ ,现在很有些飞 不上天的样子。 (取材于《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四、阅读《我与地坛》选段,完成 7~ 8 题。(共 10 分) ①现在我才想到, 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②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 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 . . . . 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

文档评论(0)

156****23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