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XX年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 20XX年胃疡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 共识意见。 主要症状: 胃脘痛、脘腹胀满、嘈杂泛酸、善叹息、暧气频繁、纳 呆食少、口干口苦、大便干燥。 次要症状: 性急喜怒、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 泻、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小便 淡黄。 具备主证2项加次证1项,或主证第一项加次证 2项即 可诊断。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 慢性病程、 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中上腹痛伴反酸者。 伴有上消化道出 血、穿孔或现症者。 胃镜证明消化性溃疡。 X线钡餐检查证明是消化性溃疡。 疾病分期A1期: 胃镜下见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 有渗出或血痂,周围潮红,充血水肿明显。 A2 期: 胃镜下见溃疡覆盖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充血水 肿减轻。H1期: 胃镜下见溃疡处于愈合中期 ,周围充血、水肿消失,溃 疡苔变薄、消退,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H2期: 胃镜下见溃疡继续变浅、变小,周围黏黏膜皱襞向溃疡 集中。S1期: 胃镜下见溃疡白苔消失,呈现红色新生黏黏膜,称红色 瘢痕期。S2期: 胃镜下见溃疡的新生黏黏膜红色转为白色,有时不易与 周围黏膜区别,称白色瘢痕期。 证候诊断1 .肝胃不和证: 胃脘胀痛,攻窜两胁;善太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 暧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返酸;舌质淡红,苔薄白 或薄黄;脉弦。 脾胃气虚证: 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 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色淡苔白;脉缓弱。 脾胃虚寒证: 胃痛隐隐,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纳呆食少; 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质胖,边 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肝胃郁热证: 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烦躁易怒;便秘; 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脉弦数或脉弦。 胃阴不足证: 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不欲饮;口干舌 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脉细数; 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苔。 二、治疗方案 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 .肝胃不和证 治法: 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陈皮、白芍、枳壳、海 螵蛸、麦芽、三七粉、香附、佛手、元胡、甘草。 中成药:畅中丸、胃苏理气丸等。 2 .脾胃气虚证 治 法:健脾益气。 推荐方药:四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厚朴、 木香、砂仁、三七粉、海螵蛸、炙甘草。 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等。 3 .脾胃虚寒 证治法:温中健脾。 推荐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党参、白芍、白术、 陈皮、干姜、白及、三七粉、茯苓、大枣、饴糖、甘草。 中成药:三香养胃丸等。 4 .肝胃郁热证 治法:疏肝 泻热。 推荐方药:化肝煎加减,梔子、丹皮、青皮、陈皮、浙 贝母、黄连、海螵蛸、白及、三七粉、茯苓、甘草。 中成药:胃宁丸、丹梔逍遥丸。 5 .胃阴不足证 治法: 养阴益胃。 推荐方药:益胃汤加减,沙参、麦冬、白及、三七粉、 生地、佛手、玉竹、白芍、百合、甘草。 中成药:阴虚胃痛颗粒。 针灸治疗1 .肝胃不和证 选穴:中脘、内关、足三里、阳陵泉、合谷、太冲。针 刺手法以泄法为主,重在泻肝气以和胃气。以上腧穴可以交 替针刺。 脾胃气虚证 选穴:中脘、内关、足三里、脾俞、胃俞。针刺手法以 补益为主。以上腧穴可以交替针刺。 脾胃虚寒证 选穴:足三里、血海、关元、天枢、里内庭、脾俞、章 门。针刺手法以补益为主。以上腧穴可以交替针刺。 肝胃郁热证 选穴:内关、中脘、足三里、阴陵泉、上巨虚、太冲、 内庭等穴。针刺用泄法。以上腧穴可以交替针刺。 胃阴不足证 选穴:脾、胃、中脘、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 穴,针刺用补法。以上输血可以交替针刺。 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多功能艾灸仪、智能通络治 疗仪等治疗。 中药穴位敷贴中医辩证穴位贴敷 分为寒、热两个证型,在治疗过程中均可以取中脘、上 脘、脾俞、胃俞、足三里五穴进行中药穴位贴敷。 .寒证:吴茱萸、小茴香、细辛、冰片 2 .热证:黄 连、黄苓、乳香、没药 使用: 辩证选用上述各组药物,加适量凡士林调成糊状,臵于 无菌纺纱中,贴敷于穴位,胶布固定。 亦可选用奇正消痛贴、胃脘痛、元胡止痛贴、暖脐膏等 取中脘、上脘、胃俞、脾俞、足三里五穴贴敷。 周林频谱照射治疗 应用生物科技反馈技术发出人体心率同步动脉红外线, 在脾胃体表投影区,即胃脘 -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循行 之所进行照射,激发经络气机,起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理气和胃止痛的作用,有效改善脾胃功能。 五子散推敷 其主要成分为:紫苏子、白芥子、菟丝子、莱菔子、漆 辣子,在肝胃不和证、脾胃气虚证、脾

文档评论(0)

kunpeng12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