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VIP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考点要求:(1)“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2)中共八大;(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国民经济的调整。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52年) 2、实施“一五”计划(发展生产力) 补充: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的路线。 (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同时并举) (1)背景:我国落后的农业国现状,工业落后;为了增强国防;受苏联影响。 (2)时间:1953——1957 (3)内容(特征):优先发展重工业;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成就:鞍山钢铁公司、长春一汽、沈阳第一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先后建成投产。另外还有武汉长江大桥。(主要在东北) (5)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3、完成三大改造(变革生产关系) (1)时间:1953——1956年 (2)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①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农业合作化,走集体化道路; ②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4)影响: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计划经济体制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1966年)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年) (1)背景:“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2)主要内容: ①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矛盾实质: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②提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即: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 (3)意义:八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八大的路线未能坚持。 2、探索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1)表现 ①大跃进: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大办工业、农业,高指标,浮夸风,大炼钢,夸大主观能动性。(生产力方面)——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合作社的公有制程度,认为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其特点是“一大二公”,因此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分配,大办公共食堂。(生产关系方面)——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2)影响: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混乱,比例失调。是造成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3、国民经济的调整 (1)调整:60年代初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从1962年起,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2)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到1973年,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3)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经济体制改革 考点要求:(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4)邓小平的“南方谈话”;(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一、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底) 1、背景:文革后两年由于思想上左倾错误的继续,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 2、内容: 思想路线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政治路线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组织路线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集体领导。 伟大决策 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3、意义:(1)两个“转折”:是建国以来党和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三个“新”:它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由此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1、农村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1978年开始 (1)背景:①基本国情: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

文档评论(0)

寂寞高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