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变电站边坡、挡墙监测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边坡、挡墙监测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xxxxx改扩建工程项目部 2011年01月 第 PAGE 2 页 共 NUMPAGES 12 页 第 PAGE 11 页 共 NUMPAGES 12 页 一 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 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程》(GB50330-2002) 8、《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 9、《地下水监测规范》(SL183-2005) 10 边坡设计图纸资料及技术要求。 二 工程概况 xxxx改扩建工程,场地位于xxxxx,为斜坡地形,北高南低。场地整平标高约为1882m,采用半挖半填的整平方案。场地北部1682m以上为挖方区,周边形成挖方边坡,最大边坡高度约20.0m。场地南部1682m以下为填方区,周边形成填方边坡,最大边坡高度约18.0m。 三 监测目的 为达到信息化施工、动态设计的目的,在施工期间建立边坡监测系统,用监测信息来指导施工、反馈设计,监测项目主要包括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土体内部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水位、水压监测、土压力监测等: 1 、根据现场监测数据预测边坡变形趋势,防止支护结构破坏和环境事故的发生。保证支护结构和相邻道路、建筑物的安全; 2、验证支护结构设计,指导支护结构的信息化施工,为边坡动态设计提供依据; 3、总结工程经验,为完善设计分析提供依据。 四 监测原则 1、每个1级边坡(长度不超过200m)应布设3~4个监测断面; 2、2级、3级边坡不应少于1个监测断面,且每100米长不应少于1个监测断面; 3、每个监测断面上表面位移监测点不宜少于3个;其他应测测点不宜少于1个, 4、对于高于5m挡墙每隔50m应设置至少一个表面位移监测点。 5、监测时间应在工程竣工后不少于2年 五 监测项目 依据设计和规范要求,主要监测项目为表面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土体内部位移、土压力、水位和孔隙水压力监测、支护结构(挡土墙)变形监测和地表裂缝观测等,观测点布置相见附图1。 1、表面位移:在各级边坡顶部、马道和坡脚设置观测标志,用精密水准仪配合铟钢水准尺进行沉降观测,用全站仪进行坡顶水平位移监测,通过观测各点的位移量、累积位移量、位移变化速率来分析边坡表面的变形情况。 2、内部水平位移监测:对于填方边坡的重点监测断面(附图1),主要为布设钻孔测斜管和柔性位移计进行监测,测斜管和位移计布置方式见附图2。 3、土压力监测:埋设土压力计进行监测,在填方边坡重点监测断面土压力计布设方式见附图2;挖方边坡和一般监测断面在坡脚布置一个土压力计监测点。 4、孔隙水压力监测:主要对填方边坡布设孔隙水压力计监测,重点监测断面布设方式见附图2;一般监测断面在坡脚和马道位置布设。 5、水位监测:采用电测水位计进行监测,水位监测点与钻孔测斜点为同点位,在埋设钻孔测斜管时预先在测斜管四壁钻孔,并用土工布或纱布包裹以便水渗入,每次测量时先测水位,后再用测斜仪进行测量。 6、支护结构(挡土墙)变形监测:对高于5m的挡墙进行监测,在挡土墙顶面布置监测点,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分别测量各监测点的水平位移和沉降量,进而分析挡墙的变形情况。 7、裂缝观测:裂缝观测以人员巡视为主,有裂缝出现时布置裂缝监测断面,结合深层水平位移和表面位移观测成果综合分析。 六 监测网布设 (一)基准点的布设 1、基准网点 1.1、选择在边坡变形影响范围以外通视良好、地基稳定且易于保存的地方埋设。 2.2、基准点标志用Φ18mm的钢筋加工而成,长约40~50cm,一端加工成半球形,顶部刻化一个十字丝,十字丝宽度应小于0.2mm。 3.3、在选定的位置挖一个0.3m×0.3m×0.8m(长、宽、深)的基坑,用混凝土浇筑约0.7m,埋入测标,露出混凝土面5mm,上部制作一个厚约4cm的保护盖。 3.4、此点既作为平面位移基准点,又作为垂直位移基准点。 3.5、共布设4个高程和水平基控制点作为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的基准点。以本工程水准点数据为起算依据,按二等水准观测方法进行施测,构成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小于±1.0 (n为测站数),基准点每个月监测一次。 3.6、当基准点与测点间不能通视或距离太远时在场地内设置工作基点,每期变形观测时先对其与基准点进行联测,再对监测点进行观测。 (二)监测点的布设 1、表面位移监测点

文档评论(0)

zhonglanzhuo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