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流口水 处方集
多涎症 (脾虚 ) 吴某,男, 11 岁, 1975 年冬季诊治。 家长代诉:此儿在两岁时曾患脑炎,病愈后遗有语言不利, 口角流涎,量多而清稀,终日不断,衣襟尽湿。兼见面色苍 白,形体较瘦削。舌质淡,苔薄白。 证属气虚,治以两 补心脾之法,予四君子汤加味。 炒白术6g,党参8 g ,
茯苓10 g,炙甘草5 g,桂枝4 g,石菖蒲6 g , 6剂,水煎 温服,每日 1 剂。 此患者系笔者赴外地讲学时经治,给 药后即返京,约半月后收到其家属来信,谓口流清涎已除, 要求继续调治其语言不利。乃用上方加减为剂,寄给患者家 属,未知其语言有否改善。 【按语】本案多涎症,病机 为心脾两虚。 《素问?宣明五气篇》谓“脾为涎”该文将汗、
涕、泪、唾、涎“五液”分属五脏,而涎为脾之液,故见有涎 液过多之病,当考虑到从脾论治一途。《素问?至真要大论篇》 又云:“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患儿涎液清稀, 加之病程日久,面色苍白,当属脾虚之证无疑。因其尚有语 言不利,而“心主舌”,故在四君子汤补脾气的基础上,加用 了通畅心脉、开心窍的桂枝、菖蒲。从已知疗效看,其口涎 过多已经消除。正是脾气得复,而流涎即止的例证。多涎症 (脾热 ) 宋某.男, 24 岁,两月来口涎过多,昼则不断吞 咽,夜卧则流湿枕席。舌色正,苔薄白,脉略弦实。询其口 液性状,言稍有苦味,浸渍衣物干燥后发硬。 此属脾热 之证,治以清泻脾热 i 方用泻黄散加味。 防风 6 g ,炒栀 子 10 g ,生石膏 15 g ,丹皮 10 g ,藿香 10 g ,生牡蛎 15 g 。 3 剂,每日 1 剂,水煎服。 3 日后复诊:白天口涎已基本 正常,惟每清晨起床前流涎仍多。再以前方加柴胡、茵陈各 6 g ,2 剂。病愈。 【按语】 本案多涎症, 病机为脾热。 患 者年轻体健,偶然脾脏失调,津液上溢,实证居多,又因其 涎味苦乃火热之象, 渍物发硬则是“混浊”的表现,“水液混浊, 皆属于热”(《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故以清热之泻黄散而收效 显著。又其清晨涎液仍多,清晨盖在寅卯时 (3—7 时),此时 辰则与少阳肝胆之气相应,当是少阳疏泄不利而木来乘土, 以致脾病又有反复。故加用柴胡、茵陈以疏泄之而收全功。 多涎症 例 1 王某,男, 45 岁,咸阳市某校教师。 1980 年 11 月 2 日初诊: 唾液增多 2 月,加重 2 周。患者平素 饮食不节,两月前原因不明地出现唾液增多,未予在意,诸 证渐次加重。两周来,每分钟即要唾四五大口之多,说话、 吃饭时,更是涎液不断外涌,以致不能讲课,饮食几废,曾 经中西医治疗,服用西药维生素 B。谷维素等以及利咽开胃 之中药多剂,皆无效验,难明所以,患者痛苦异常,特来求 诊。 现症:唾液如涌,诉说病情时唾涎涟涟不绝,色清 且冷,夹有白痰,咽喉干燥,四肢乏困,食欲不振,大便稀 溏,小便色白不利,舌质淡嫩,苔薄白滑润,脉沉细无力。
证属喜唾,由脾阳亏虚不能摄涎所致。治宜健脾温中燥湿化
痰, 方用理中汤加味:党参15 g ,炙甘草6 g ,干姜8 g ,
白术15 g,半夏12 g,茯苓12 g,陈皮9g,桔梗9 g,焦 楂14 g, 5剂,水煎服。 服上药后唾液较前减少,脉仍 沉细但较前有力。上方加黄芪 15 g ,麦芽 15 g ,去焦楂。 6 剂,水煎服。 服上药后,除小便有时不畅外,余证基本 消失, 现只四五分钟唾一次, 量亦减少, 宗上方加车前子 10 g,减干姜2g。6剂,水煎服。服后遂愈。半年来多次随访 未见复发,病者已恢复正常教学工作。 例 2 刘某,女, 52 岁,农民,陕西旬邑县人。 1982 年 4 且 7 日初诊:频吐 涎沫 40 余天,上脘部疼痛,在旬邑县医院住院半月,治疗 无效, 4 天前转来我院,以“呕吐待查及肾结核 (?) ”收住院。 经用补液、抗结核、支持疗法及黄芪建中汤、旋复代赭汤等 治疗 20 余日,效不著。 于 4 月 7 日邀我会诊,查患者仍 频频呕吐白稀涎沫,恶心不欲食,时而呃逆,每日仅进食二 两左右,口不渴,头昏微痛,卧床不起,声低懒言,二便尚 利。脉沉细,舌淡红无苔而润,体瘦,面色萎黄少华,胃脘 部柔软有轻度压痛。 证属肝胃有寒邪,脾虚失运,反聚 液而为痰涎,随寒邪上逆致呕吐涎沫,因治未得法,病延日 久,气阴亏耗,治当温暖肝胃,化饮降逆,兼益气阴,用吴 茱萸汤加味。 方药:党参14 g,吴茱萸5 g,半夏15 g,
生姜15 g,公丁香2 g,陈皮9 g,茯苓15 g,炙甘草6 g,
沙参15 g,炙枇杷叶15 g,川连2g。5剂,水煎服。 服 上药后,呕吐涎沫次数及量均明显减少,已不恶心及呃逆, 头不痛但昏,小腹部时胀满,午后微觉手足心热,余如前, 舌淡红苔少,脉沉细。药已中病,守原方继服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NB╱T 20341-2015 压水堆核电厂核岛厂房用孔洞封堵材料和嵌缝材料技术要求.pdf VIP
-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pptx VIP
- 最新行政执法题库行政执法试题及答案附答案详解(基础题).docx VIP
- 复用器械预处理课件.ppt VIP
- 最新行政执法题库行政执法试题及答案附答案详解(预热题).docx VIP
- 优惠申请表模板.doc VIP
- 本田五羊摩托领御(WH125-20)说明书.pdf VIP
- 【2025年】德州天衢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docx
- 除氧器PPT课件(最新整理版).pptx VIP
- 建市[2007]86号 工程设计资质标准.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