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常用文言文知识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常用文言文知识点 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知识积存得再多,若没有智慧加以应用,知识就失去了价值。了解你自己在做什么事,知道热爱做什么样的事,知道能把什么事做成什么样,这就是智慧。下面给大家 ___一些高中语文常用文言文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字: 词: 而、何、乎、乃、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 (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感 ___彩发生变化。 所以…者、所+动词(…的原因) 动词+者(…的人) (1)名词 活用为动词 使动 意动 作状语 (2)动词 活用为名词 使动 意动 (3)形容词 活用为名词 动词 使动 意动 (4)数词 活用为动词 (表示数目多少的基数词临时可活用为动词) 例:六王毕,四海一; 统礼仪,一; 句: (1)主谓倒装 (2)状语后置 “于” (3)定语后置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宾语前置 A:疑问代词“谁、何、奚、安”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例:大王来何操。 B:否定代词“不、毋、未、莫+动词+宾语”,宾语要前置; 例:未之有也。 C:用指示代词“之、其”指复的句子,宾语要前置 “如……何? “不亦……乎” “何其……” ” “孰与” “以……为” “是故”、“是以” “不亦……乎” “得无……乎” “与其……孰若……” “宁……无”。 古字通假 指文言文中音同、音近而形体不同的字互相通用和假借的情况。中学教材还包括古今字。 A:通用。 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词,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如:“雷鼓大震”(《赤壁之战》)中“雷”和“擂” B:假借。 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词有时可以借代。 本无其字,借用一个同音字代替。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本有其字,前人写了别字,后人跟着写,别字和本字通用了。“甚矣,汝之不惠” C:古今字。 古时只有某个字,后来为了区别这个古字所表示的几个不同的概念,就造出了另一个或几个今字。如“莫”的义项有日落的时候,没有人,没有,步,不要等,后来另造一个“暮”表日落的时候,古人有时今字不用而用古字,“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中的“暴”与“曝”,“益----溢”“受---授”“孰---熟”“说----悦”等。 D:异体字。 音同义同形不同。“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俛同“俯”) 要学会识别常见的通假字,当一个字按照他的一般义项讲不通的时候,可试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词来解释;一个字与那个字相通,要根据上下文文意来判断;能不解释为通假字的尽量不要解释为通假字,因为古人用通假字毕竟是特殊情况。 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通假”是“本有其字”却弃而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别字。一般认为,通假字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书写或抄书的人一时笔误,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别字,或是因地方习惯而写了另一个字。后人见古人有先例,便跟着写,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就通用了,学会辨识通假字,对学习文言文是很重要的。 通假字与本字的 ___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读音完全相同。如:故不错意也 《唐睢不辱使命》 “错”(cuò) 通“措” (2)声母或韵母相同。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如: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 通“攀” (3)形旁或声旁相同。如: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如:欲信大义于天下。“信”(xìn) “伸” (4)读音相近。如: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yǒu) 同“又” 检测 项为之强 《童趣》 诲女知之乎 《〈论语〉十则》 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 属予以记之 《岳阳楼记》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公输盘不说 《公输》 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答案: “强” 通“僵” (jiāng) “女”同“汝” (rǔ) “反” 通“返” (fǎn) “被”通“披” (pī) “属” 通“嘱” (zhǔ) “要”通“邀”(yāo) “畔” 通“叛” (pàn) “说” 通“悦” (yuè) “乡” 通“向” (xiàng) “与” 通“举” (jǔ) 古今异义词 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概括起来,古今异义主要有这样几种: ①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 A:原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

文档评论(0)

132****21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31032000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