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州方言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福州方言的研究 高一2班倪霓研究小组 组长: 倪霓 成员: 陈晶 陈莉惠 傅景新 郭丹 林凤芳 林彧艳 吴清霞 邱清华 许丹 严梅 郑梦雯 指导老师:林静 主要内容: 选题的理由 福州方言简介 福州方言衰弱的原因 挽救福州话的措施 要学习福州方言的原因 关键词: 福州方言 正文: (a)选题理由: 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福州话却正日趋衰落,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怜的,更谈何文化。草根气质!身份标志!文化底蕴!方言不仅仅透露着使用者的秘密,还展示着多元化社会的价值。在方言的版图里,城市是一个个据点,各种不同的人在里面交换自己的区域文化密码;城市也是一个个舞台,人们在欣赏着方言的趣味和乐趣的同时,也在交流着文化。作为生活在福州的这一代福州人,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方言,及它所蕴藏的文化韵味,研究它的发展与演变过程,并探讨它的保护对策,避免它的失传。为此,我们决定研究性的课题为:福州方言。 (b)福州方言简介: 福州方言是汉语的八大方言之一,在唐末五代期间就已定型,在福建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福州话是闽方言之一,闽东话的代表。闽方言是汉语方言的一支,分为闽东话、闽南话和闽北话。福州方言流行于福州市和所辖的闽侯、长乐、福清、平潭、永泰、闽清、罗源等8具(市)以及古田、屏南、南平、福安、宁德、周宁、寿宁、柘荣、霞浦、福鼎等县(市)。覆盖面占福建省面积五分之一强。 ??? 福建由于历史上高山峻岭重叠,交通闭塞,形成地域的隔离,方言形成碎块型,往往造成涉一条溪或过一重山便有同音不同腔的现象。因此福州话中又分为福州本地腔和闽侯腔、长乐腔、福清腔、平潭腔、永泰腔、闽清腔、罗源腔等等。 ????在我国方言中,福州话不仅以其历史悠久而闻名,而且以语词丰富、语体多样、语流音变复杂而著称,使许多研究古汉语的专家为之神往。历史上由于中原文化数度入闽,因此福州方言在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与当时方产融为一体的过程中,既保存着上古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许多旧痕迹,又保存有不少中古汉语的一些特色,是保存中古音(或称唐音)最多的方言之一,许多古籍中可以看到的基本词汇一直为福州方言继续沿用至今。如筷子叫箸,儿子叫仔,锅子叫鐤,剪刀叫铰刀等等。 此外在台湾省,港澳地区以及国外的北婆罗洲(文菜等地)、马来西亚、印尼等地也有不少聚居和散居的福州“十邑”籍的后裔。以上总计现今通闽东方言的总人数约有一千万。由于福州开发以来一直是全闽的政治文化中心,福州话在闽东方言区具有权威性的影响。从闽东方言区出去的华侨更是把福州话传播到世界各地。 唐宋以来,福州风气渐开,化日盛,籍中偶有关于福州方言的记载。唐人顾况的“哀闽诗“《囝》所说的“囝”和“郎罢”,宋人陆游《老学庵笔记》说的“闽人误歌为高”,人张位的《问奇集》的“为虎,叫为啾,胜为性”,还是福州方言重要特点。明末陈第编成的福州话韵书《戚林八音》为南方方言编写韵书开了先河。它不但详尽地记载了400年前福州话的语音系统,而且反映了许多当年的词汇现象。清代的谢章铤有《说文闽音通》,陈衍有《福建通志.方言志》,记录了不少100年前福州语音和词汇。口通商之后。国传教士在1870年就编有《福州方言词典》。比较完整地保存了100多年前福州方言词汇的面貌。和全国各地城市一样,近代以来福州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革方言词汇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前代方言事实的记录材料。若能与现代方言材料进行比较,对于方言的历史研究,探寻方言演变的内部规律,显然也有重大的意义。 (c)福州方言衰弱的原因: 在解放前,福州会说普通话的人不多,主要集中在城区。福州郊县只有少数人因为经商读书等原因才会官话,多数人不会说或说不多。我的先人就是最好的证明。那是连基督教礼拜都有用福州话。林则徐的官话也不是很纯正,文书也很特别,大概与福州话有关吧。 解放后,来了大批的北方干部和战士,不少人在福州定居扎根。由于刚来,人数不多,开始影响不大(对福州话)。政府开始普及小学教育,农村开始学习普通话。接着村庄有了广播(双语制)。老人,大人(当时的)听福州话广播,小孩(我们的父辈)开始学习普通话,听普通话,再加上无线收音贡的普及和电影的普及,年轻人接触普通话的机会多多了。城里的许多人与北方子弟生活学习在一起,普通话标准的也不少。但总体上看,整个福州地区,50年代的那一辈普通话水准不高。 时间飞速,到了我们79、80独生子女这一代。我的童年生活在福州郊区,在福州话的天地中长大。母亲也教我一些普通话,不多就日常常用的。大一些被大人抓到城里(鼓楼区)读了一年的幼儿园(主要是为了学习普通话),不会普通话,很可怜,很少说话(同学用的全是普通话)。我呢,只能听一些,猜一些,学一些。感觉周围的都是外乡人-----寂寞。记得小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