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6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小学语文_6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6冬阳?童年?骆驼队 1会认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毡帽、幼稚、咀嚼、交错、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段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作者的相关信息。 一课时。 歌曲激情,解释课题,背景介绍。 1、(出示课件)播放歌曲《送别》。师: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歌吗?师随着音乐唱响。 2、这是我国当代作家林海音系列小说《城南旧事》中的主题曲《送别》。 3、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 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重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4、教师:请大家齐读课题! 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5、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走进林海音的童年。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朗读,思考: ①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②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段,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2、全班汇报、交流。 学咀嚼。(4自然段) 谈驼铃。(5—9自然段) 剪驼毛。(10自然段) 问去向。(11—14自然段) 三、深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学习“学咀嚼”的片段。 (1)反复读第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课件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2)全班交流。(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抓住最后一句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会“我”的傻样。) (3)总结学法:反复读、品味—画词句写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2、分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片段。 (1)各小组从后三个片段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段,用上述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内互相交流、探讨。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a.谈驼铃。 课件出示: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档,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从“想象铃铛用处”片段中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和爸爸的认同。) b.剪驼毛。 课件出示: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地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从“想替骆驼剪毛”片段中体会作者叙述的真实,描写的逼真。) c.问去向。 课件出示: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妈:“夏天它们到哪儿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从“追问骆驼去处”片段体会作者的好奇心和对胳驼的喜爱,其中穿插对一些语句的有感情地朗读。) (4)分角色朗读。 (5)思考:课文中“我”问妈妈骆驼夏天到哪里去,妈妈也回答不出来。想想看,骆驼夏天可能到哪里去了? 四、学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 教师:在北京,在城南,我的童年是多么有意思呀!可是,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你们知道林海音写这篇文章时几岁吗?(42岁),所以,她会说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我也不会再做了。 1、还有什么事情“我”也不会再做了?指生交流(生边说师边擦黑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