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7课
庖丁解牛
对应学生用书 P48
庄子(约前369 —前286),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 文学家。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 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为寓言《庄子》,道家尊 称为《南华经》,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 人合一”和“清净无为”。
本文体现了庄子主张养生之道的思想。 这不仅是庄子对生命存在的判断, 更是对自己所处环
境中的人道思潮的批判和否定,指岀了人道价值观念的局限和施行时必然面临的困境。
本文通过对庖丁解牛的过程和经历的叙述, 揭示岀养生的方法莫过于顺应自然的道理; 同时,
也反映岀只要反复实践,
逐步认识和掌握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
运用自如,问题迎刃而
解。
f
无非全牛
1
1
1
过程<
未尝见全牛
1 3
1
庖丁解牛{
\神遇目不见
卜释疑
1
依乎天理
1
方法c
1
因其固然
T
1
态度:
怵然为戒
1
L结果:
游刃有余
J
对应学生用书 P49
一、 通假字
1?砉然向.然 通响
技盖 至此乎 通盍,何,怎样
善刀而藏之 通缮,修治,文中是拭擦的意思
二、 古今异义
?所见无.非.牛者
古义:没有不是 今义:不外乎
2?依乎天理.
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今义:天然的道理或伦理道德
3?因其固然.
古义:本来的结构 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
技经肯綮之未尝.
古义:没有拿刀去尝试 今义:不曾
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
6?吾见其难为.
古义:此指很难下刀
今义:① 使人为难;②多亏(指做了不容易做的事)
7?视为止,行为.迟
古义:行动,因而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岀来的活动
三、一词多义
道
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名词,天道,自然的规律
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名词,主张
得道者多助(《孟子二章》)名词,道义,正义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动词,取道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名词,道路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名词,方法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动词,说
2?解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动词,剖开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荆轲刺秦王》)动词,消除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动词,解释,解答
3?族
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形容词,众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庖丁解牛》)名词,(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士大夫之族.(《师说》)名词,类
4.视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丁解牛》)动词,看
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名词,目光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动词,比较
5 ?始
始臣之解牛之时(《庖丁解牛》)副词,起初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副词,才
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副词,刚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副词,开始
6?而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连词,表转折
提刀而立(《庖丁解牛》)连词,表修饰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连词,表并列
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劝学》)连词,表递进
吾尝跂而望矣(《劝学》)连词,表修饰
7.为(均选自《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给
吾见其难为.动词,做
怵然为.戒动词,作为
视为止连词,因此
为之四顾介词,因为
8 .乎(均选自《庖丁解牛》)
技盖至此乎语气词,在句末表疑问
依乎天理介词,相当于“于”
而况大即乎语气词,在句末表感叹
恢恢乎 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9.于(均选自《庖丁解牛》)
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岀对象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介词,对于
四、 词类活用
1 .名词的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足之所履 履:踩
(2) 名词作状语
良庖岁更刀岁:每年
族庖月更刀月:每月
形容词作名词
而刀刃者无厚 厚:厚度
五、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臣之所好者道也(“……也”表判断)
良庖岁更刀,割也(“……,……也”表判断)
状语后置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 而刀刃若(于硎)新发”
省略句
视为止,行为迟[省略了两个 之”补岀后应为 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宾语前置
技经肯綮之未尝(“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现代汉语语序为 “未尝技经肯綮”)
对应学生用书 P50
试分析第一段中的细节描写。
明确:第一段,作者描写了一个场面:庖丁解牛。但是,作者是以动作描写为主,一连用了 五个动词:总的动作描写是 “解”,然后分另捕写手 “触”、肩“倚”、足“履”、膝“踦” ■
这一系列的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