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抗震结构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震结构设计》 抗震工程学 是将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震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结构静力学、结构动 力学)、结构工程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学、钢结构学、地基与基础) 、施工技术等多方面 理论予以综合, 针对建造的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必须安全这一目的而产生一门科学体系。 学习本门课要达到如下目的 1.掌握抗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了解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律; 2.培养运用规范、标准,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和抗震计算能力; 3.了解结构抗震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及抗震理论、方法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 绪论 学习要求: 1.了解地震震害 2.了解地震分类 3.理解地震波、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的定义 4.深刻理解抗震设防烈度的概念 5.理解多遇地震、罕遇地震的定义 6.了解地震震害 7.掌握 “三水准 ”抗震设防目标,了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8.了解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要点、难点分析: 一、 “三水准 ”抗震设防目标 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 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 继续使用。 (小震不坏 )。 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 可能损坏, 经一般修理或不需 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中震可修 )。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 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 生命的严重破坏。 (大震不倒 )。 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 对绝大多数结构进行小震作用下的结构和构件承载力验算; 在此基础上对各类结 构按规定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对于大多数结构一般可只进行第一阶段的设计。 第二阶段: 对一些规范规定的结构 (有特殊要求的建筑、 地震易倒塌的建筑、 有明显薄弱层 的建筑,不规则的建筑等)进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第二章 场地、地基和基础 学习要求: 1.理解场地的概念 2.了解地震对结构的破坏作用 3.了解建筑地段的划分 .熟悉场地土的类型 ?掌握建筑场地的类别及划分依据 ?了解天然地基的震害特点、天然地基与基础的抗震验算 ?理解场地土的液化现象与震害,掌握液化判别与危害程度估计 熟悉可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 9 .了解桩基的抗震设计 要点、难点分析 一、建筑场地类别的确定 划分依据:表层场地土地类型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将场地划分为I、n、川、w四 类场地 例1已知某建筑场地的钻孔土层资料如表所示,试确定该建筑场地的类别。 层底深度(m)土层厚度(m)土的名 称剪切波速m/s9.5 层底深 度(m) 土层厚 度(m) 土的名 称 剪切波速 m/s 9.5 9.5 砂 170 37.8 28.3 淤泥质 粘土 130 43.6 5.8 砂 240 60.1 16.5 淤泥质 粘土 200 63 2.9 细砂 310 69.5 6.5 砾混粗 砂 520 、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 解:(1)确定地面下20m表层土的场地土类 型 Vse = d o /1 di y Vsi 属于中软土 20 146.3577m/s 9.5/170 10.5/130 (2 )确定覆盖层厚度 d° 二 63m (3)确定建筑场地类别 属于川类场地 1、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 1) 采用桩基时,桩端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 按计算确定,对碎石土、粗、中砂、坚硬粘性土和密实粉土尚不应小于 500mm,对其 TOC \o 1-5 \h \z 他非岩石土尚不宜小于 1.5m; 2) 采用深基础时,基础底面埋入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深度,不应小于 0.5m; 3) 采用加密法(如振冲、振动加密、砂桩挤密、强夯等)加固时,应处理至液化 深度下界,且处理后土层的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实测值不宜大于相应的临界值 m; 4) 挖除全部液化土层; 5) 采用加密法或换土法处理时,在基础边缘以外的处理宽度, 应超过基础底面下 处理深度的1/2且不小于基础宽度的 1/5。 2、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应符合: 1) 在对地基进行处理时, 处理深度应使处理后的地基液化指数减小, 当判别深度 为15m时,其值不宜大于 4,当判别深度为20m时,其值不宜大于 5;对独立基础与 条形基础,尚不应小于基础底面下液化特征深度和基础宽度的较大值。 2) 采用振冲或挤密碎石桩加固后,复合地基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不宜小于液化判别 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 3) 基础边缘以外的处理宽度与全部清除地基液化沉陷时的要求相同。 即采用加密 法或换土法处理时,在基础边缘以外的处理宽度,应超过基础底面下处理深度的 1/2 且不小于基础宽度的 1/5 3、减轻液化影响的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 可综合考虑采用下列措施: 1) 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 2) 调整基础底面积,减小基础偏心; 3) 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性,如采用箱基、筏基或钢筋混凝土十字形基础,加设 基础

文档评论(0)

yilinshan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